發表人:江南蕭蕭
發表時間:2011-11-422:08:39
:foruthreaddetailnehreadid154810398
預測未來一向給人以神秘莫測之感,「命運」兩個字也常給人帶來壓力。其實簡單說來,「命運」就是遭遇,人的命運就是人的遭遇。一個人的遭遇可以預知,一個國家的遭遇也可以推算。各舉一例。
明朝有位袁黃先生,號了凡,世稱袁了凡。他有一部作品了凡四訓,是寫給他兒子的,裏面就講了他的遭遇。他年輕時遇到了孔先生,一生都被孔先生算盡了。在遇到雲谷禪師之前,孔先生算得分毫不差。了凡四訓的可信度是很高的。因為袁先生寫這書不是為了賺錢,而是作為家訓,傳給兒子的。可見,人有命運,而且可以被推算。
推算國家的也有。西周定鼎之後,周公封於魯國,姜太公封於齊國。一日,兩人交談,姜問周準備如何治理魯國,周公回答:尊尊親親。姜太公笑曰:魯國從此弱矣。周公問姜準備如何治理齊國,姜太公回答:舉賢尚功。周公笑道:後必有弒君者也。後世的發展果然如此,魯國從未強大過,齊國很強大,但傳了二十四代就被大夫田恆給弒君篡位了,魯國雖弱,卻傳了三十二代。
那麼,命運為什麼能夠推算呢因為宇宙萬類,無論何人何物,都逃不出因果律的束縛。今日種何因,明日得何果。但凡有規律可循,就可以推算。易經就是基於這個原理建立起來的。易經非常了不起,所謂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孔子親自操刀為它作十翼即易傳。太史公的父親司馬談就是易傳的第十代傳人,司馬遷家學淵源,所以他才敢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言歸正傳。我們現在一聽到「因果報應」就覺得是封建迷信,其實不然。對於因果律,儒釋道三家都有闡述,孔子說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可見他能洞徹命運,道門太上感應篇起首兩句就是「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但是,還是佛門把這個道理講的最淺顯易懂,也最詳盡透徹。佛家言「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萬法皆空」且不多說,我們以「因果不空」為主。
因果其實也在萬法之中,也是「相」,這裏的「法」可以理解為「相」,不是「體」,所以本質也是空的,了不可得。為什麼又說「不空」因為一切相都是「相續相」,接連不斷。此相是由彼相引起,然後又引起另外的相,此為「相續不空」;此相由彼相引起,故彼相是此相之因,此相是果,而此相又引起後來之相,所以果又變為因,依此類推,此為「轉變不空」;眾生造業是因,受報是果,造何業受何報,在受報的時候繼續造業,所以永遠受報,此為「循環不空」。故因果雖空,又說不空。
用現代話來講,任何現象都是由其他現象所引起,然後再引起另外的現象,環環相扣,永無間斷。所以哲學家說,事物之間存在普遍聯繫。人也是現象,國家也是現象,但凡現象,都是現象鎖鏈中的一環,有跡可循,所以都可以推算。
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所以易經坤卦有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紫微神朝的國師推算神朝將有神主出現,這是種了大不善因啊,所以家有餘殃,惡報現前。因為他這個預言一出,天下必將更為混亂能理解吧,不解釋啦,會有無數人為之喪身,他這個罪業造得多大,所以他自己要受惡報,下輩子估計只能做畜牲了,連家人也受影響。用佛家的話講,叫「共業所感」。
眾生有輪迴,因果通三世,所以人一出生,若遇高人,生辰八字一算,這個人的一輩子就差不多知道了。古人聰明之處當真難以想像,有些人並沒有證得至人、神人、聖人的境界,但是也能把握住現象與現象之間的規律,從而推測未來,易經就是起這個作用,聞此知彼、見微知著。此類人所謂「比量境界」。莊子所說至人、神人、聖人,則是「現量境界」,不用推算,有神通直接感知過去未來。
命運有定數,實在不假,但是並非沒辦法更改。孔先生算袁了凡命中無子,五十三歲過世,但是袁先生遇到雲谷禪師後,禪師告訴他,至少有兩種人的命是算不準的,一是大善人,一是大惡人。然後授袁先生「功過格」,讓他積善功、修福德,改造命運。袁先生
看完羽化仙崖,試說「命運」與「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