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且說顧伽羅一回到京城,稍微收拾了家裏,便在第二天帶着孩子去了顧家。
顧伽羅如此急迫的回娘家也是有原因的。
顧家的定海神針顧老爺子在遼東帶兵,一冬天擊退了好幾撥小股韃子的進犯。直到現在,遼東邊境還沒有徹底安定下來。
顧崇也只有繼續呆在那裏。
顧伽羅擔心的並不是這個,而是最近一段時間裏,不知從哪裏傳出些怪話:顧崇帶兵幾十年,是經驗豐富的老將,可為何連一小撮韃子都不能徹底擊退?
這裏面分明有問題。
有些人甚至還暗搓搓的懷疑顧家在養匪自重。
這不是第一次有人說出『養匪自重』四個字,當年齊家被抄沒前,也有御史彈劾齊令先、齊令源養匪自重。
特別是齊勤之射殺安宣撫使嫡長子的事,更是被人拿來反覆討論。
在那些人看來,齊勤之之所以當眾殺死安家大少爺,絕非是為了什麼爭風吃醋,而是蓄意挑起西南大營和夷族的矛盾。
武將嘛,唯有打仗的時候才能彰顯其存在的價值,也唯有戰功才能升官發財。
奈何大齊承平日久,除了邊境上偶有小範圍的衝突外,並沒有太大的仗可以打。
齊勤之求功心切,西南明明沒有戰爭,他便自己動手製造了一個。
果不其然,他剛把安家大少爺殺掉,西南的數十家歸順朝廷的土司、頭人們紛紛起兵造了反,整個西南亂成了一鍋粥。
最後,朝廷給齊家定罪的時候,這一條也被穩穩的扣在了齊勤之的頭上。
除了齊家,幾年前也有人彈劾衛國公,沒有明說『養匪自重』,但字裏行間卻充斥着對蕭家肅清海防能力和力度的質疑。
自古至大齊,朝廷對海洋的認知都不十分徹底,與海防什麼的也沒有概念。
在他們的潛意識裏。大齊是天朝上邦,韃子、土夷還有倭寇什麼的不過是化外之民,癬疥之疾,根本不足以對大齊造成什麼威脅。
可蕭家鎮守海防這麼多年。東海沿海卻年年發生倭寇上岸洗劫漁村的慘事,這是什麼原因?
擺明就是蕭家鎮守不利,或者根本就養匪自重。
幸而衛國公府平日裏十分低調,又是宗室,聖人才沒有把那些彈劾當回事兒。
那時。四大國公府里,唯有英國公府和趙國公府沒有受到攻訐。
但現在……是要輪到顧家了嗎?
顧伽羅聽了那些謠言,心裏如何不急?
只是那時她在洛陽,鞭長莫及,唯有時常給家裏寫信,提醒父親守緊門戶、約束族中子弟,切莫讓人鑽了空子。
好不容易回到了京城,顧伽羅哪裏還等得及,若不是規矩不允許,她恨不能回來的當天就回顧家。
「香兒。你無須擔心,家裏一切都好。你祖父那兒也沒什麼事。」
顧則安見女兒着急忙慌的樣子,忍不住笑了笑,他知道女兒記掛家裏,關心則亂,卻忘了顧家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
顧家曾經遭遇大禍,顧崇作為當年事件的當事人,危機意識十分強烈。
早在二十多年前,顧家便開始佈局,顧崇亦是四大國公中最先向皇帝、向朝廷示弱的人。
且顧家一直有意識的往文官集團靠攏。顧則安身為世子,先後娶了兩個出身書香門第的妻子。
元妻馮氏,乃已故馮大學士的掌珠;繼室宋氏,則是翰林院掌院的嫡次女。
不管是馮家還是宋家。都是文官集團的中堅力量,顧則安的兩個岳父亦是桃李滿天下的大儒。
雖然兩位老人都已經故去,但關係還在,只要顧家沒有做出叛國謀逆的事,馮、宋兩家便不會坐視顧家被文官攻擊而不管。
所以,顧則安根本就怕坊間的流言。
「可是。女兒總有種不好的預感,齊家出事了,蕭家也曾經被人問責,楊家對西北太過重要,朝中暫時無人敢對他們家下手,剩下的就只有咱們家了啊!」
顧伽羅還是無法放下心來,「尤其祖父和二叔還在遼東,稍有不慎便會被人抓住把柄。父親,咱們決不能放鬆警惕啊。」
而且顧家的姻親徐家剛剛被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