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遇刺,二皇子、五皇子圖謀皇位被圈禁宗人府。皇帝醒來後,親自發落了黎家,柳家卻被皇帝小懲大誡,放了過去。
朝中原先隱秘的二皇子和五皇子黨的,懼怕之下,開始不安分。想法子跟柳家走的近了些,就是為了保命。可沒等他們放下心來,就意外連連。這些人雖然不敢在明面上親近柳家,但私底下依然跟八皇子及柳家接觸的。他們是澤王敵對勢力的人,澤王此人最是分明,他們在投靠二皇子和五皇子時,跟澤王就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且皇帝還當壯年,這將來的事,誰知道呢。
現如今澤王勢大,澤王身後有外家杜家幫襯,岳父又在南鑼為其攏絡勢力。加上澤王還有兩個親弟六皇子和十皇子,六皇子作為年幼的皇子近些日子更得皇帝寵愛。澤王母妃為佳貴妃,貴妃宮中的許婉儀還養着九皇子。真在算起來,貴妃一脈有皇子四人。
更別提貴妃嫁到昆桑的七公主,上回鳳陽之戰,昆桑曾經出兵相助。再說平日裏與貴妃相交的慧敏夫人,這位主子宮中的顧芳儀可也養着七皇子。
可以說,皇帝餘下的兒子中,初了八皇子,在無一人可與貴妃一派抗衡。可八皇子敗就敗在年齡太小,只有將將五歲。
朝中的動盪經過三個月後,漸漸的在表面上平復。宮中的勢力卻是一早已經被佳貴妃牢牢把持住。
隨着朝中的摺子越來越多的出現貴妃的御筆硃批,御史台的御史又有了參奏貴妃的理由。
被御史台的一幫老傢伙弄的煩的十娘,難得在白日回了瑤華宮。這些日子,後宮前朝,加上皇帝那邊,樣樣都要她過問。大年過後,整個人都透着股子疲憊,歪在榻上翻看手邊皇帝的脈案,不知不覺就睡着了。
澤王妃進來的時候,動作很輕,但到底是吵醒了婆婆。
把手中的錦被朝上攏了攏,桑梓宸退後幾步,穩穩的給婆婆請安。
「兒臣吵醒母妃了,母妃瞧着精神不好,宣太醫瞧瞧吧?」
佳貴妃清醒了不少,看着兒媳穩妥不多,由身邊的大宮女伺候着靠在榻上,示意兒媳婦上前說話。
「你這會子怎麼過來?」十娘招手,握住兒媳的手,「手這麼涼,怕是聽說本宮回來了,急匆匆跑來的吧?你這孩子?」
要說這兒媳婦是真的貼心,她平日裏事忙,兒媳沒少想着法子孝敬她這婆婆。兒媳性子又聽話能立得起來,十娘也願意讓她過的鬆快些,很少讓她來立規矩。
年前,澤王妃就開始跟着慧敏夫人學着管理後宮,平日裏也不輕鬆。難為她有什麼都記掛着自己。
這段日子皇帝養病,六皇子被接到了養心殿侍疾,十皇子卻被兄長澤王帶回了皇子所。快兩周歲的孩子,正是好動的時候。澤王妃處理完宮裏的事,每日都要親自帶着十皇子玩耍。
正經說起來,兩個小皇子跟兄嫂的關係,比跟父皇母妃要親近的多。十皇子年級小,還不太記得事,六皇子開了年就六歲了,對着皇帝雖然也鬧騰調皮,但心裏到底是敬大於親。對自己這個母妃,就更是怕大與親。
小六是他們一脈的命根子,開了蒙後,十娘自己對於他自然嚴厲。他也懂事,知道母妃平日裏忙,碰到麻煩事都找兄嫂。十娘樂得他親近兄嫂,自然樂意創造機會讓兒子跟兄嫂親近。
尤其是知道皇帝壽元不多,將來如若六子登基,自然是他親兄長攝政,自己養大的孩子,自己清楚。遙兒對那位子的執念不是沒有,兒媳卻是個心明眼亮的。有媳婦在一邊,將來又有着這層在皇帝幼年照料皇帝的緣故,想來遙兒也許不會生出不該有的心。再說有她在一邊盯着,出不了大得岔子。
比起依靠掌握大權,得皇帝後宗室信任的八王,十娘更願意全心全意的信任自己的兒子。畢竟八王和六姐膝下也有嫡子二人,攝政王權利大到能手眼遮天,再進一步的念頭誰就能保證他們沒有?
攝政久了,這野心和權益膨脹過大了,養成下一個攝政王叔梁景王就不好了。當然現在,八王還不是離京退下來的時候。遙兒也還需要他八叔提點,去幫着理順朝中的勢力。八王那邊,防着即可。
這人,得到的多了,心就操的多了。樁樁件件都得在心裏過即便,才能安心。日子過得勞心傷神了,自然精神會疲倦。
「王
第173章73佑評猶嘆子孫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