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字。)
元光五年年底,秦城率領驃騎營六千將士和商會情報隊一干精銳,到達大漢都城長安。
寒風冷瑟瑟,秦城在長安城城門停下的時候,身前是劉徹派來接應的官員,身後是隊列整齊的六千紅袍黑玄甲的驃騎營將士。
抬頭看見城門上那兩個遒勁的隸書大字,秦城心中還是免不了一陣澎湃。從地方到中央,多少人一輩子跨不過這道坎。而跨過了這道坎的人,不僅意味着可以去實現更大的抱負,走到更高的位置,擁有更大的權力;也意味着要面臨更複雜的局面,面臨更大的風險,面對更強的對手。
長安,龍地,是非地。[] 首發將骨>
無論六朝古都南京,還是明清政治中心燕京,便是後世的專家學者再怎麼歌贊,在長安面前,它們都要低頭三分。自大漢以來,甚至可以說自以離長安不遠的咸陽為都城的大秦以來,到大唐,中華的偉大君王們就是在這裏,締造了大中華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時期,傲視四海。
而到了宋朝之後,當中華的都城搬離了長安,中華的歷史卻開始走了下坡路。
無論後世的史學家們再怎麼粉飾,也改變不了宋朝之後中原再無大中華的史實。
這是不是一種宿命?
秦城在心裏問。
來接應秦城入城的是一個年輕的似乎與秦城的分量不協調的郎官,二十四五的年紀,留一縷小鬍子,臉『色』白淨,身板清瘦,倒是一雙眸子格外明亮。
不過此人是劉徹身邊的人,雖然官位不高,也年輕,好歹也是劉徹近臣。
武帝一朝,近臣地位很高。毫不誇張的說,近臣便是劉徹無的智囊團,劉徹無數流傳青史的英明決策,就是在近臣集團中產生的。自打有了近臣集團,許多決策劉徹都是在與近臣商議過後,直接下達命令給外臣去執行。從某種程度上說,丞相御史大夫什麼的,只不過是執行機構罷了,近臣集團才是決策機構。
由此,近臣形成內閣。
劉徹以近臣來接應秦城,態度也很明顯。
「秦將軍。」年輕郎官向秦城行禮,聲音洪亮且清脆,「陛下令我等在此迎候,將軍請隨下官進城。」
驃騎營自然是不能進城的,秦城隨這郎官進城,出於禮節問起名諱,才知此人便是東方朔。對於唱出「陸沉於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的東方朔秦城還是有所耳聞的,知曉此人滿腹才學,為人幽默機智,被後人稱為「智聖」,不過東方朔一輩子政治成就然大,算得上是不得志,倒是留下了不少辭賦,《答客難》便是出自此人之手。
對於這樣的歷史名人,又是正面人物,秦城也有意結交,言語間頗為親切,東方朔也很隨和,與秦城聊得頗為投機,大概大伙兒都是出自寒門的緣故吧。
秦城進城,當日便面見了劉徹。
第二日朝會時秦城和驃騎營一眾高級將領登堂,接受劉徹正式接見。
此後兩日,秦城和南宮商又受到劉徹私下召見。
到軍中任職,在長安安家,與衛青李廣韓安國等人相會,秦城將諸多事宜忙活完,已經是十二月。
驃騎營的建制本是萬人,出征時戰死四千有餘,如今之剩下不到六千。劉徹將驃騎營成建制歸為北軍,編制仍舊是驃騎營,秦城為驃騎將軍,由中尉李廣統領。
南北軍人數本闌多,南軍更是只有兩萬人,近年來為備戰匈奴,劉徹着手加強北軍,如今人數已經不下十萬,由六位將軍各領一部,戰時一部或全部出征。[] 首發將骨>
秦城如此乃是北軍六將軍之一,地位可高可低,手下的兵也不多,僅僅是六千人而已。十萬人平均下來,每位將軍怎麼也要領軍一萬五六。只不過現在不是徵兵的時候,驃騎營要補充新兵,還得等到來年開春。當然,要是劉徹願意,大可以直接給秦城劃撥幾千上萬兵過來,只不過劉徹明顯沒有這麼做的打算罷了。
秦城雖為六將軍之一,但要在軍中混出個名堂,重要的還得看劉徹給不給機會。要是劉徹准許你出征,只要你有本事,不愁沒仗打,要是劉徹不用你,一輩子就只能打打醬油,庸庸碌碌。
讓驃騎營眾將士頗為振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