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3年,一直以和親政策結好匈奴的西漢王朝,在這一年突然以三十萬大軍在馬邑周圍集結,意圖將匈奴主力引誘進早已佈置好的包圍圈,一舉滅之,根除西漢王朝自成立以來就一直存在的邊患問題。史稱「馬邑之圍」。
馬邑之圍最終因為匈奴人的警覺沒有成功,但這卻揭開了西漢王朝與匈奴長達百年的戰爭史。自此之後,西漢王朝在漢武帝劉徹的帶領下,廢除和親政策,開始了與匈奴的軍事對抗。
公元前131年,距離馬邑之圍已經過去兩年。
秋,長安。
東方厚黑的雲層還沒有盡數散去,清晨的陽光已經從黑雲的縫隙中迸射出來。紅日噴薄而出,天邊頓時被染紅一片。長安城無數或雄偉的高牆樓閣,或平凡的市井小屋,被紅霞勾勒出簡單而厚重的輪廓。一夜大雨的長安城,在此刻分外靜謐。
「噠!」
馬蹄與青石街道的撞擊聲毫無預兆的響起。
「噠噠噠!」
不及須臾,馬蹄聲接二連三炸開,一騎絕塵,打破了長安城清晨的寧靜。
一身紅色玄甲的傳令兵,雙腳飛快而又不失規律的在馬肚上拍擊,駕馭着戰馬飛快奔向未央宮。昨夜的雨水將他全身侵濕,雨水與汗水混合在一起,早已經分不清彼此。
最終,早已疲憊不堪的一人一馬在宮門前停下,傳令兵迫不及待的解下包裹,將一個細長的方形盒子遞給守衛宮門的期門軍軍士。軍士接過方形木盒,快速轉身,腳步迅疾向宮內奔去。
「十萬火急,邊關急報!」
期門軍軍士右手高舉方盒,一邊疾跑,一邊高聲喊道。
……
宣室殿。
一副巨大的西漢疆域圖前,立着一個身姿挺拔的俊秀青年,此刻他正盯着眼前這幅巨大的地圖,炯炯有神的目光落在代郡與漁陽的方位。
青年身材魁梧,着黑色皇袍,腰懸佩劍,此時,他左手正架在佩劍的刀柄上。
這便是劉徹。
「入秋之前,朕就曾三令五申,讓這些邊郡郡守和將軍等注意堤防匈奴人今秋的例行出草。」劉徹厚重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透露着憤怒,他右手手指重重的在圖上代郡漁陽的地方點了兩下,隨即轉過身,看着身前兩個年輕近臣,「可這些郡守和將軍,竟然把朕的提醒當做了耳邊風,還是把匈奴人放了進來,致使邊郡百姓死傷無數,千萬人無家可歸,財產農物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是可忍,孰不可忍?!」
說到最後幾個字的時候,劉徹的語氣加重了幾分,震得他眼前的兩個年輕人的頭更低了些。
「最可恨的是,代郡的邊境重鎮,竟然讓一貫只知道猛衝猛殺的匈奴軍隊用計騙開了城門!」劉徹繼續說道,「這樣的將軍,朕的大漢還要他何用?!」
「下令,代郡郡守撤職查辦!」劉徹最後喝令道。
「是,陛下。」一個着文官服飾的青年身軀一抖,急忙答應一聲,逃也似的快步行去準備聖旨了。
「衛青!」劉徹一甩皇袍,走到一邊的皇位上坐下,平復了一下心境,招呼眼前一個恭敬佇立、身着將軍玄甲的青年道,「說說你的看法。」
躬身站在一旁的衛青聽了劉徹的話,知道劉徹是在考驗自己,略微一沉吟,便道:「稟陛下,微臣認為,代郡漁陽郡守麻痹大意自然有罪,但匈奴騎兵向來來無影去無蹤,而我邊郡軍營中騎兵又太少,難以正面迎敵,而車兵步兵在速度方面又不及匈奴騎兵,況且這次匈奴人出動的軍隊數量遠遠超過了往年,邊郡將士一時不敵也是有因可究。」
衛青說完,抬頭看了看劉徹,見劉徹沒有什麼表情,旋即又地下頭去。來自代郡和漁陽的邊關急報,劉徹方才已經給衛青看了,因而衛青才能說出這番話。
「你說的這些,都是這些年我等一直在思考也是要解決的問題。」劉徹的聲色漸漸緩和下來,但語調依舊很重,他抬手指了指衛青,「衛青,如果換成是你,你有把握抵擋得了匈奴人此番的進攻嗎?」
衛青略一沉吟,便堅定道:「臣若不死,匈奴人便不能踏入漢境半步!」
「好,有志氣!」劉徹終於露出了一絲笑容。
「陛下,聖旨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