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時剛過,孟文冒就起身洗漱,廚房裏都還沒有開始做早膳,孟文冒就帶着幾名下人就上了街上。
到了街上所有的大茶樓飯館都還沒有下門帘,孟文冒也不挑剔,就讓人在小攤販買了幾個肉餡大包子。
孟文冒一身石青色儒生長衫,頭戴同色逍遙巾,一副書生文士的打扮,他這是要執弟子禮去拜見楊志恆。
孟文冒親書的拜訪門帖已於昨日就送至楊府,楊府的門房回,他們老爺今天並不見客。
今日是休沐,孟文冒這麼早就前往楊府,一是為誠意,二就是為了堵住楊大人。
他雖遠在江南,也知道都察院的左僉都御史楊志恆是位清名在外的正直御史,從不與朝臣交往,鐵筆也向來無情。
他昨日命孟良出去打探楊志恆大人的性情與喜好,只得了這些,另外,這位楊大人還有個名號叫做「楊鐵嘴」。
可想而知,這位楊志恆大人是多麼難以結交之人。
孟文冒來到孟府門前,止住了正要去和門房搭話的孟良,親上前來溫和的對那門房道:「勞煩這位小哥通稟一聲,就說是學生孟文冒進京特意來拜訪恩師」,
那門房上下打量了一眼孟文冒,可能是覺得孟文冒不像是那些有意來結交的大臣,所以也沒有太多刁難,道:「這位先生稍等,容小的進去回稟」。
過了一盞茶的功夫,那門房派去的小廝就回來了,臉色並不好看,顯然是看孟文冒不像表面上這麼的可信,居然也是那奸猾之輩。
「我們老爺說了,他從來沒有一個叫孟文冒的門生,還請這位爺,您請回吧」。
「聖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生仰慕先生風姿,楊大人又何必拘泥於師生之間的緣分,投了緣,也許前一刻,或者下一刻我即為先生的門生,又何來從沒有或者有過的區別?」
孟文冒言談暗藏禪機,那門房和小廝只聽得眼暈耳花,也不細想孟文冒的話,只嚷道:「你這書生,恁多聒噪,怪道我們老爺不耐煩見你,就是我們也被你攪得不安生,快,趕緊走,別在這裏討嫌」。
那小廝是楊志恆的書童,平時跟着自家主人見多了達官顯貴,並不耐煩應付這窮書生。
「你這小廝真是白長了一對眼珠,我們老爺可是···」
孟文冒攔住欲自報家門的孟良,搖着頭嘆氣道:
「罷,對牛彈琴,不是牛蠢,而是彈琴之人迂腐,我與你們費這些口舌,也真是自討沒趣,只是楊大人用你們這些魚目守門,真是白白埋沒了楊家的門檻」。
孟文冒換上儒生打扮,還真的有了書生的談笑怒罵的逍遙之態,這沒有明指,卻罵門房小廝為牛,楊志恆大人不懂用人的話,倒是高明。
門房裏面一名小丫鬟扮作的小童,把府門前的事情聽了個遍,悄悄的退下,往內院前去。
孟文冒走下府門前的石階,走到階前,深深弓下腰抱拳作揖對着楊府的中門,楊家的門房們以為他這是行禮後,就要離開,
哪知道,孟文冒一直保持這幾乎作揖到地的姿勢不起來。
眾人都小聲的議論,
「別管他,每日求見我們老爺的人,沒有上百也有幾十,過一刻鐘,他自然知難而退,理他作甚」。
一名門房不以為意的道。
「就是,現在的書生們真是如市井中人一樣豁的下臉面,哪有這樣強硬求見的?」
慕名楊志恆的書生學子雖多,大部分遞上求見的帖子回覆說楊志恆沒空的時候,一般都沒有人再來求見,
哪裏有像孟文冒這樣的,先是遞上門帖,已經明確告訴他,楊志恆沒空見,但還是前來,現在又這樣的一副姿態,在大明朝,孟文冒也算是第一人了。
*
楊府內院花園,
一陣悠揚的古箏清音伴着清晨的鳥鳴,別有一番幽靜的意境。
一曲結束,那扮作小童打扮的小丫鬟一雙眼珠極為靈動,一眨一眨,像歡快的鳥兒在歌唱。
那小丫鬟上前,繪聲繪色的把剛才府門前發生的事描述出來,原來這小丫鬟還有一項絕活,就是能把描述的說話人的語氣和神情都模仿個八九。
此時她正模仿着孟文冒諷刺那門房和楊家的話,孟文冒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