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侯爺只剩了兩個弟弟,排行在二三。二老太太胡氏,和兒媳張氏,孫女盛錦虹、三老太太吳氏,兒媳崔氏和孫女盛錦瑩,六口人進了大陶氏的院子。
大陶氏看這些人來,一定是有事,人家從來無事不登三寶殿,鄧老太太寡~婦孤僻。因為老侯爺的死,她仇視很多人,她的丈夫死了,她就恨上了很多人,三房二房想坐享其成,她是絕對不乾的,想沾長房的光飛黃騰達,門兒都沒有,所以二三房的兒子只是自己考得功名,花錢走門路,還是走的別人的門路,盛偉岸長期不在家,誰也求不到他,求到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冷眼相向。
老太太的語言諷刺,直戳人的心窩:「看別人富貴,是拿命換來的,不想辛苦一分,只想坐享其成,天上掉餡餅,也得自己去撿,躺皮襖上等別人給塞到嘴裏,覺得自己的命太好了,皇帝是老大,你是老二?」二三房還有什麼說的,只有啞口無言。
也是她們在老皇帝打天下的時候沒有掏一文錢,奪天下需要人力物力,盛家算是富戶,老侯爺為老皇帝也向她們伸過手,人家是不看好草莽出身的老皇帝,是根毛不拔。
如果老皇帝失敗,老侯爺也是倒霉的,他們就會跑得老遠的看熱鬧,老侯爺對兩個兄弟也是不滿。
老太太認為她們富貴是應得的,二三房是沒有資格沾光的。
只要老二老三一登門,老太太就拿出寡~婦門前是非多,把二人趕走,只有大陶氏對她們還是客氣的,所以她們現在是要登大陶氏的門。
有老太太在,這個門老太太就是最大的主人,這兩家人跳過老太太直奔大陶氏,大陶氏也覺得她們是水漫藍橋,老太太畢竟是她們的嫂子。
她們是抓老太太不喜大陶氏,大陶氏必定不喜她的這個縫隙來攀大陶氏,打擊老太太的氣焰。
說白了,這兩家人也不是禮節周全的人,老太太雖然不願意見她們,她們也應該走形式,把老太太揭過去,就是對長房的不尊敬。
大陶氏的心裏也不樂意,大陶氏也不是個空的,給兩個老太太見了禮。寒暄幾句,給她們讓了座,丫環們伺候着,大陶氏就發話了:「沉魚,伴嬸子弟媳們,落雁跟我去給老太太請安。」大陶氏的一句話讓這一幫人的臉全紅了。
兩個媳婦倒是機靈:「我們也先去看伯母。」眾人就都起了身,隨了大陶氏去佛堂。
墨黛正在院內吩咐小丫鬟,見了這一幫人,趕緊的見禮:「夫人,老太太正在誦經,不許任何人進。」大陶氏並不意外,她來給老太太請安,十回有八回被這樣待遇,回回都是在誦經,她就不信了,她一刻不閒的誦經?
早來晚來都是誦經,小陶氏和林姨娘來她也不誦經了,相厭之人不見也罷,自己並不是想她缺她,只是晚輩的禮節而已,她不識抬舉也罷,自己到省得時間。
只要自己做到了就無愧,也讓二三房明白,她們不能蓋過老太太這一關,在是長房的尊嚴,老太太明白不明白那是她的問題,自己不能做事虧理。
也讓二三房看看應該怎麼行事,用着人家還想挑的人家不和,老太太知道了二三房奔她來不理她的茬兒,是她的問題,她也不會認,只會恨她這個兒媳跟外人合謀氣她。
人沒有認識自己有錯的,乖舛自恃,悔悟必多,誰對不起別人悔悟了?只有吃虧才會悔悟,所以大陶氏並不深恨老太太,人就是這樣,從不認為自己對不起別人,只有別人對不起自己的觀念。
她也習慣了老太太的冷狠,敵國的奸~人她都見識了,何況一個頑固老太太?也不是隨意吃人的猛虎。
二三房的人是悻悻然,大陶氏是雲淡風輕,回到大陶氏的蕪正院,才坐下,二老太太就笑道:「侄媳婦,就你是好性子,多少年有沒有磨退你的孝心,可是老太太不領情,對那些個妾侍可是比你親,你真是不會記仇的,還把古姨娘的閨女記到名下,高攀了親王,侄媳婦真是好心腸!」二老太太說的好讚嘆,一副親熱的表情。
大陶氏就笑了,她是不善言辭的人,自從回來掌家,還有女兒兒媳的教授,她是大有長進了,也會說上幾句了,激憤之下譴責老太太控訴她一大堆,要是以前她可得說得出來。
她淺笑微言:「二嬸娘說的話雖然是事實,可是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君王以孝治
第202章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