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盛唐不遺憾 > 第八百八十七章 進入直布羅陀

第八百八十七章 進入直布羅陀

    都城對交通條件的要求,自古以來都是選擇都城的重要條件,在華夏的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三個都城雍,櫟陽和咸陽,都排列在渭河的北岸,主要就是因為渭河之北有一條平坦的東西大道,可以直通當時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晉國,而渭水南部的道路就沒有這些優越的條件。讀爸爸 m.dubaba.cc

    後世華夏的帝都也是如此,帝都之所以能夠成為帝都,就是因為帝都的位置是交通樞紐,可以分別連接東北平原,蒙古高原和山西高原,是中原北方通往這三個重要位置的樞紐,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

    在技術比較落後的古代,利用河流進行水上運輸,是最為便捷的交通運輸方式,也是運量最大的一種方式,但受制於現實條件的限制,很多國的都城難以選在靠近主幹河流的位置,如此,為了便於運輸物資,朝廷往往會動用巨大的人力物力,開挖運河,以彌補然運力的不足。

    比如,在戰國的時候,魏國國王魏惠王遷都大梁的第二年,就調動百姓開挖鴻溝,溝通黃河與淮河間的主要水道,暴君隋煬帝在營建東都洛陽的同一年,便開挖了通濟渠和大運河,使船隻可在洛陽下水,入黃河和淮河,甚至直達江南水鄉。

    選擇都城的第四點是周圍要有山環水繞,便於防守,為了確保都城的安全,不至於輕而易舉就被敵人攻佔,歷代王朝都要求都城所在區域是險要之地,後世的西安之所以成為古代建都時間最長的古都,其所在的關中區域山環水繞,易守難攻顯然是原因之一。

    不僅如此,都城的四周最好也有險可依,以資最後的抵抗。建於長安附近的古都,西周的豐、鎬,秦的咸陽,西漢、北朝、隋、唐的長安,城址都沒有越過灞水,原因是要「臨河以為淵」。因為這些王朝的主要威脅來自東部,南北流向的灞河無疑是一道然屏障。隋朝營建的東都洛陽,南望伊闕,北據邙山,東臨潺水,西接澗河,洛水中貫,顯然在選址時已考慮到防禦的需要。

    如果不具備山環水繞的地理形勝,便只好在都城周圍屯駐重兵,藉助於血肉長城,由此就要大大加重都城對外地糧食和物資的需求程度。


    北宋初太祖之所以打算遷都洛陽或長安,用他的話來,就是欲據山河之勝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下也。他擔心定都開封,屯駐重兵,必然要大大加重人民運輸漕糧的負擔,不出百年,下民力耗盡,這種擔心不能沒有道理。

    第五,所在區域的經濟一定要發達。都城既然是全國人口最多的都市,消耗巨量的糧食和生活用品,而古代長途運輸又是如此不便,如果都城所在地區經濟發達,就可以減少對外地的依賴程度。

    因此,古代都城的所在地往往都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在大唐中葉以前,華夏地區經濟重心在北方的黃河中下游,所以統一王朝的都城設在長安和洛陽,以後經濟重心南移,迫使都城向東向南移,先是遷到靠近江淮的開封,然後乾脆遷到位於江南的南京。

    就華夏總的經濟格局而言,都城需要位於或靠近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就次一級的區域來,都城所在地也應該是區域內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戰國時,秦國把都城從櫟陽遷到咸陽,主要因為櫟陽所在區域多鹽鹼澤鹵地,沒有經過長期的開發改造,經濟落後,而咸陽一帶人口稠密,開發早,終南山物產豐富,取之不盡。後來元明清的都城北平,雖然已不是經濟重心地區,但所在地也是北方經濟比較發達的區域,至少周邊所有的城池都比不過北平。

    第六,山川要秀麗,景色宜人。古代帝王在志得意滿,飲甘饜飫之餘,還要縱情於聲色犬馬,田獵遊樂。如此,這一輩子才沒有白活,他們不僅在城內修建了大量的宮殿樓閣、溝渠池塘,還在城外大造離宮別館、禁園御苑。

    華夏古今聞名的遊覽勝地西安驪山腳下的華清池和杭州的西湖、北京的西郊,當年都是帝王縱情遊樂的地方。

    由於這一原因,歷代統治者在選擇都城地址時,往往也要求都城及其附近山川秀麗,景色宜人。據南宋高宗定都杭州的原因,就是為了貪圖西湖周圍的秀麗山川。甚至:「高宗之都臨安,不過貪西湖之繁華耳。

    這些都是古代帝王選擇都城的依據,當然,或許還有別的一些原因,但這幾條絕對是選擇都城必須要考慮的條件。

 



  
朕御山河推薦:  
隨機推薦:  道界天下  網遊之九轉輪迴  我在異界有座城  死亡作業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盛唐不遺憾"
360搜"盛唐不遺憾"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