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主要是用來防禦的,而不是用來觀賞的,所以,在有防禦需求的時候,統治者就會非常熱衷於修築長城,而在沒有防禦需求的時候,統治者就不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築長城了,這個道理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了。看書否 www.kanshufou.com
在大唐帝國建立的初期,因為領土還比較,周圍又有大量的敵對勢力,尤其是來自北方的劉武周,這個劉武周依仗突厥的支持,一舉攻陷了大唐的發祥之地晉陽,攻陷了河東大部分地方,形成了威逼關中之勢,大唐立即採取強硬手段,一方面自然是派遣秦王李世民率領精銳兵馬抵禦劉武周,另一方面就是迅速構築防禦設施,也就是築起一道長城,用以抵禦劉武周的威脅,甚至,還能擋住隨時可能南下的突厥騎兵,保護新生大唐政權的安全。
這條從平城開始,一直延續到魯口的長城,就是大唐帝國修建的唯一一座長城,在這之後,由於大唐帝國的版圖一直在擴大之中,最終在擊敗強敵突厥之後,將領土擴張到了北方很遠的地方,境內所有的長城都成了內部的防禦建築了,也就失去了軍事上的防禦作用,於是,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唐王朝便沒有繼續修築長城,甚至,對原有長城的維護也取消了,部分靠近長城的城池,為了修築城牆,甚至,會將長城上的石頭拆掉,並使用這些石頭來修築城池和城內的建築。
大唐時代是有長城卻用不上,而到了大宋朝的時候,則根本就沒有長城,北宋還能有一點長城可以依仗,而到了南宋的時候,領土都跑到淮河沿線了,距離長城很遠,不存在修長城的問題了,用淮河這種然的河流進行防禦,效果似乎也挺不錯的。
雖然大宋沒有長城需要修築,但佔領中原的遼國和金國卻是繼續修築長城,也是花費了不少精力的,甚至馬背上的民族蒙古,在建立大元朝之後,也搞起了修長城的事業。
而到了明朝的時候,因為需要防禦蒙古騎兵的南下,於是,大明朝廷再次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築長城計劃,後世留存的好多高大雄偉的長城,都是大明朝的時候修築的,這一時期修築的長城更好更長,甚至可以這麼,明長城是所有朝代之中,修築城牆最多的一個朝代。
畢竟,秦朝的時間很短,只有幾十年的時間,所能修築的長城的長度肯定比不上大明朝所修築的長城多,因為大明王朝所存在的二百多年時間內,一直都在不停的修築長城,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這也與大明王朝所面臨的威脅有關,在趕走蒙古勢力之後,不甘心的蒙古貴族瓦剌和韃靼,經常率部南下騷擾,對大明朝的邊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另外,東北一帶新崛起的女真族,也變得越來越強盛,這幾股勢力都比較強大,且都擁有強大的騎兵,為了對付他們,大明王朝不得不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在邊境上不停的修築長城,用長城來抵禦北方的這些遊牧民族的威脅。
到了清王朝的時候,由於國土再一次大增,北方邊界一直延伸到無人居住區,且北方已經不存在能夠威脅清王朝的敵人,所以,長城自然也就再次被忽視了,至少,繼承的明長城就已經夠用了,沒有必要繼續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去修築新的長城。而到了清末時代,大清朝的主要敵人都來自海上,在陸地上修築城牆就顯得更加沒有意義了,而且,隨着火器的威力越來越大,用石頭和黃土堆砌的城牆已經沒有太大的實質作用了,強大的火炮很容易就能夠把厚重的石頭城牆給轟開一個大口子,如此,繼續花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修築城牆,就顯得毫無意義了。
根據後世歷史文獻記載,修建長城超過萬里的,也就秦朝,漢朝,還有明朝,秦國修建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漢朝修筑西起河西走廊,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而明朝則修築了西起嘉峪關,東到鴨綠江畔的萬里長城。
而後世人所能看到和知道的長城,就是大明王朝所修築的長城,比如著名的八達嶺長城,就是明長城之中的精華部分。
李安隨意的俯下身子,輕輕的捏了一把,就把秦長城上的黃土捏下來好大的一塊,畢竟,這裏的城牆已經年久失修,在陽光的劇烈暴曬之下,黃土已經變得非常鬆散了,至少暴露在外的表層黃土,確實已經很鬆散了,只要輕輕一捏就會碎掉。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