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所載,當年太祖起兵之時,殘商勢大,太祖被敵軍逼至折州,身邊將士亦是強弓之末,無力再戰。
太祖慌不擇路,誤入折山,卻被折天崖阻了去路,前無出路,後有重兵,太祖眼見已是窮途末路,遙想此生,卻是大業未成,心灰意冷之下,問天罪責,怒喝天道不公。
話音剛落,便也是像今日一般,不知從何而來一隻白鹿,也是這般通體雪白,無一雜色,鹿角之上更有五彩霞光,只看了太祖和眾將一眼,太祖和麾下將士霎間便被白鹿攝去心神。
恍惚之間,七繞八盤之下,已身在折山之外,等到眾人醒過神來,白鹿早已沒了蹤影,太祖這才僥倖逃得性命,方有日後的大甘。
據說太祖立國之後,也曾數度派人前去折山尋找白鹿,前後數年,鹿是找到不少,只不過沒有一隻白鹿,也不曾找到太祖所說的那條山道。
時過境遷,折山依舊,這白鹿賜福也就流傳了下來。
參知政事鹿遠貴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向着白鹿磕起頭來,擲地有聲,顧不得儀態,喃喃自語,卻是在說天降祥瑞於大甘云云。
萬隆帝深吸了一口氣,看着淳親王李承燁,難掩心中狂喜之情,略有些急迫的說道:「承燁,這……」
李承燁望着十丈外的白鹿,眼中異彩連閃,不知該說什麼為好。
場中不乏文才武略的才子佳人,也不少猛將悍卒,只是誰也不敢妄動,盡都細聲細氣,輕手輕腳,深恐驚擾了白鹿。
李落仔細端詳白鹿,心中有幾分狐疑,只是不便明言,看着眾人這等虔誠模樣,李落無奈苦笑,若是靠一隻白鹿就可得庇護,天下該不會死這麼多人了。
白鹿喝了幾口水,仰起頭靜靜的望着場中諸人,眼前數百人蹤,白鹿也無驚懼,依舊我行我素。
兩隻白鹿一大一小,一雄一雌,雄鹿鹿角雖無五彩霞光,但也是毫光畢現,日光映照之下,晶瑩剔透,似與白玉精雕細琢出來一般無二。
鹿遠貴語無倫次,斷續的說道:「天意,禎祥之象,一雄一雌,這不正是向聖上和雲妃娘娘賜福麼?」
鹿遠貴說罷,身後眾人皆都隨聲附和起來,恨不得挖空書中文字,恭賀萬隆帝與雲妃娘娘福祿壽齊,大甘江山千秋萬載,皆都爭先恐後的媚獻,便是皇族中人亦不例外。
萬隆帝心花怒放,如此盛事,只怕除了太祖李夏外,再無一人遇到,難道上蒼是要自己成就不世功績,萬年傳頌?
萬隆帝想及此處,話語之中也微微顯出一絲顫意來:「朕該當如何?」
文臣武將,皇族權貴,實也不知該如何是好,反正不能如方才一般彎弓射殺便是了。
便有人依着書中記載,進言萬隆帝,行求福之禮,祈上天眷顧。
萬隆帝聽罷,略有躊躇,只聽身旁遼王李承恕低聲說道:「皇兄,白鹿賜福,既是仙家靈物,它該到皇兄身邊吧?」
萬隆帝心中一動,掃了眾人一眼,沉聲說道:「遼王言之有理,這白鹿是神賜靈獸,是該到朕身邊來,不過既是天神接引,朕也不能怠慢與它,朕和雲昭儀過去,若白鹿不走,那便是朕的福緣,倘若反之,也是朕恩澤不厚。」
說罷長吸了一口氣,向着白鹿緩緩走去,雲妃一旁相伴,落下半步之距。
場中鴉雀無聲,眾人提心弔膽的望着白鹿,暗暗祈求這白鹿千萬莫要跑開。
突地一匹戰馬打了個響鼻,驚出場中眾人一身冷汗,馬旁的禁軍將士嚇得面無人色,險些跪倒。
白鹿聞聲,動了動耳朵,看了戰馬一眼,萬幸並無受驚,頗是好奇的瞅着緩步而來的萬隆帝和雲妃二人。
萬隆帝踏前一步,便似踏在場中眾人心上一般,牽魂驚魄,萬隆帝亦是緊張不已,掌心之中一片汗水,雲妃卻是一臉坦然,無憂無喜。
萬隆帝走過五丈,眾人看在眼中,卻和五里之遙不相上下,仿佛都能聽見旁人心跳如雷的響聲。
不過卻非是人人如此,若是留心些,自也能看出不少人眼中的熾熱只是裝出來的罷了。
萬隆帝又再踏前幾步,離着白鹿不過三兩丈之距,白鹿抖了抖身,並未離去,確是不懼生人。
萬隆帝按捺不住心中狂喜之情,喜上眉梢,眼看便要
第三百五十七章異變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