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憚前腳還在感慨這篡位篡得也太容易了,後腳就焦頭爛額地着手收拾爛攤子。他們能攻佔皇城,全是打了元兵一個措手不及,在得知皇帝被刺殺、大都淪陷後,各地方勢力展開了瘋狂反撲。
僅憑紅巾教的勢力難以阻擋,幸好明教十餘萬教眾上下一心,對張無憚下的調令不打折扣完成,先是同殘餘勢力成僵持之勢,後憑藉源源不斷的補給,總算將反撲壓了下來,至此距離張無憚改朝已過了一年有餘。
張無憚此時才算鬆一口氣,趁此機會,他不僅完成了兩教磨合規整,也將兵權收攏到了手中,有明教大將常遇春加入,徹底打破了原來紅巾教朱元璋一系獨大的局面。他能感覺到原本有些蠢蠢欲動之勢的朱元璋徹底縮了,規規矩矩當起了忠臣良將。
他對此很是滿意,本擬這人要還是不識好歹,就用謝遜所贈的屠龍刀斬了朱元璋,應了「屠龍」之名,現在也不用費這事兒了。張無憚便命人為此刀打造刀鞘,懸掛在大殿龍椅正上方。
眾人皆是不解他何以對屠龍刀這般推崇,需知至正帝在位時,手握屠龍刀有象徵意義,可如今龍椅都換人坐了,這柄刀又沒在篡位時立功,就變得大為不吉了。
連殷天正都特意來勸他:「皇上,依我看,這刀還當熔掉重鑄為妙,再不濟也當置於國庫中,以其凶氣助我大明氣運。」
明教高層除了楊逍任了個副丞相的實職,五行旗旗使中莊錚、辛然有武將官位,其餘三位旗使為他們副手外,其他人都只是安了個虛職,空自位高罷了。幾人於此皆不在意,他們也知自己不是治國的材料,也就楊逍有幾分實幹,單看張無憚連國號都取了「明」字,他對明教的心還能有假不成?
張無憚也沒心思摁着他們循規蹈矩,他的本意是以前如何相處日後就如何,殷天正等人堅持不肯,改口以「皇上」相稱,只是不如尋常臣子那般言行多方斟酌罷了。
張無憚端坐龍椅,目視前方,笑道:「這屠龍刀昔年在江湖上掀起了多大風浪,到底也沒有多大用處,可見屠龍之名,不過叫着好聽罷了。」
屠龍刀中的《武穆遺書》說起來玄乎,其實不過如此,就算韓林兒精心研讀後成一代名將,也沒在改朝換代中發揮太大作用。
張無憚還在想,他手底下這麼多武將在,各個都是好手,等過上幾年穩定下來,是不是該考慮擴大版圖了?
北邊是荒涼苦寒之地,可日後俄羅斯可是號稱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張無憚倒沒想那麼深遠,給後世人造福什麼的扯太遠,何況自個兒一死,整個世界說不定都會崩潰。只是他才二十……多歲,總得給自己找點事兒干。
張無憚回過神來,一指頭頂上金碧輝煌的屠龍刀,溫聲道:「有這柄刀懸在頭頂,正可警醒下一任、下下任帝王。若是子孫後代不爭氣,正可讓仁人志士出現,以此刀斬下昏君頭顱。」
他對於千百年後皇帝是否還姓「張」根本不在意,人活這輩子圖自己爽就是。只是在當今人的眼中,這想法該相當驚世駭俗了,張無憚正做睥睨之態等着殷天正驚呼「皇上聖明」,最好他外公再將這番對話傳揚出去,一群人頌讚他大公無私。
然而殷天正卻呸道:「還子孫後代,阿離的兒子都小跑了,你連個蛋都沒給老子孵出來!你老子都跟老子說了,你什麼時候跟華山派那小子勾搭上的?」
張翠山剛從張無忌口中得知此事時,也是驚了好一陣,又氣又怒,正待來找張無憚理論,那頭兒子稱帝的消息傳來,他也不好這時節打擾,傳出去就是一樁醜聞對兒子不利,只好跟殷素素商量後告知了殷天正,想着老丈人在兒子身邊待着,好歹能瞅空勸他幾句。
「……」張無憚辯白道,「這不是還有無忌嗎?」說起外甥來,他面上也有幾分喜色,「再說不還有阿離呢嗎?」有個繼承人也好,能定一定屬下的心,不過現在還都不着急,他春秋鼎盛,短時間內根本不想考慮養個小太子出來糟心。
殷天正愣了一下,動容道:「這如何使得,阿離她這……也差得太遠了。」
要說殷野王要有個兒子,兒子生的兒子還勉強湊合,可殷離的孩子姓的是辛,跟張無憚的關係差太多了。想到外孫這般把同殷家的情誼放在心上,哪怕這不過是一句場面話,殷天正都老大慰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