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故障;而因為旋台本身的自重過大,一旦液壓驅動裝置出現問題,採用人力轉動炮台會非常困難;再次,為獲得較強的生存力,炮台採用的是「悶罐」式設計,這樣確實可以抵擋飛來的炮彈,但是火炮發射後造成的煙霧卻不太容易消散,往往發射完一發炮彈,還得等炮塔內的煙霧散盡才能再進行裝填瞄準,火炮的射速大受影響。而且安裝在這種封閉式炮塔內的火炮雖說因為隨炮台一起轉動,周向射界大大增加了,但是炮塔上的炮門比較狹小,火炮的俯仰角度受到了限制,不利於攻擊高處和遠處的目標。埃及戰爭中,「英弗萊息白」即大受這個弊端困擾,看着山上的敵方要塞只能徒嘆奈何;夏級的主炮分佈在軍艦的前後分列兩座,共四門230mm口徑的主炮,雖然依舊配備桅杆但並不妨礙主副炮的射擊角度。夏級在航速上並沒有明顯的改進僅和上海級持平但憑藉夏級高達200mm的裝甲完全可以站着和現在英法秘密在建的鐵甲艦。在馬六甲海戰後鐵甲艦讓世界海軍各國眼前一亮,紛紛開始研製。林宏對於的這些情報,十分重視,畢竟他靠系統幫忙才能建造出這樣無敵的軍艦,而歐美各國完全依靠的是他們自己的科技水品,他們的軍艦不管最後會造成什麼樣對中華帝國的海軍發展都具有借鑑意義。
海軍艦艇往往進入一個時代,就需要換一個模樣。在進入蒸汽艦時代又得按照現代艦艇編制,重新確定命名規則。
最後林宏決定如鐵甲艦等的戰列艦一級以每個朝代的歷史人物命名,如夏級的第一艘以暴君桀的名字命名為夏桀號、季杼號(夏季杼滅豷之戰)、伯靡號(夏伯靡滅寒浞之戰)等。
其他的海上主力艦,採用省名、省會名、屬國名、屬國首府名作為命名。如廣東號、東萬律號、杭州號等。
巡洋艦則以國內的名勝古蹟命名像什麼黃雀樓號、西湖號、迎客松號啊的。
航空母艦,雖然遙遙無期,但是林宏還是將國內名山大川的名稱賦予這一個艦種,比如黃山號、長江號、華山號。
驅逐艦,這是一個將來廣泛使用的到的艦種,所以仍然有多種方法命名,可以使用市一級縣一級的各地名稱命名。
後勤艦艇,使用山脈名稱,如太行號、崑崙號。
................林宏設想短期內,他的皇家海軍將會以6000噸夏級和3000噸的上海級作為主力戰艦而1200噸到2000噸的鐵脅木殼和木殼巡洋艦作為第二層戰鬥艦艇為配置編組。以蒸汽明輪艦作為海軍的後勤補給艦。並配備800噸到1000噸(鐵脅木殼)炮艦用來護航和偵查。
海軍部隨後遞交了五年海軍的發展計劃,計劃在今後五年再為北洋海軍配置六艘夏級、五艘上海級、十艘岸防鐵甲艦和十到十六艘的炮艦,屆時北洋海軍將擁有約六艘夏級十一艘上海級大約二十九艘巡洋艦級炮艦若干。為南洋海軍配置五艘夏級和三十三艘巡洋艦、炮艦,五年後南洋海軍將擁有四大艦隊中最多的巡洋艦。計劃為印度洋海軍加購六到七艘巡洋艦調往東非艦隊,購置五到六艘岸防鐵甲艦、十艘左右的炮艦分給負責緬甸省和保護國孟加拉海防的印度艦隊。另外海軍部計劃給防域最大的太平洋海軍配備大量的炮艦和巡洋艦。
不過換裝鐵甲艦仍舊有個問題,那就是木殼艦往往需要更多的人進行*作,以勇士號為例,這艘英國海軍的第一艘鐵甲艦,排水量接近一萬噸,但是載員只有705人。相比之下,只有兩千多噸的木殼艦,卻需要一千人名水手。同時,鐵甲艦時代的海軍,將不會繼續維持超大規模的艦隊,一隻艦隊十艘左右的軍艦就是不少了,而不會繼續保持上百艘的木殼艦編制。
換句話說,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帝國皇家海軍都面臨着大批優秀的水兵的退役。以現有或者將發展的鐵甲艦艦隊規模,裁員一半都是正常的。
當然如果一艘戰艦變成了民用船舶,那便不需要那麼多大炮了,炮手的數量就會減少。林宏敲了敲自己的腦袋,覺得有必要讓皇家集團航運公司招收退役海軍士兵來面對將來的海軍裁軍。這些海軍都是海上搏擊風浪的好手,遠遠比民用商船上不入流的水手要強得多,與其讓他們專業去做別的,不如發揮他們的特長,繼續為中國的海上事業做出貢獻。
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