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承啟聞言,心中卻樂開了花。原本還在為張載擔心,一個乃是當世有名的茅廁石頭,又臭又硬的御史中丞;一個是正史上的拗相公王安石。哪一個都是身懷絕學之人,張載一張嘴,又怎麼辯得過他們兩個高手?
可事情的進展,卻讓人大跌眼鏡。王安石臨陣倒戈不說,還將了李然一軍,讓這個頑固老頭吃了一個啞巴虧,有苦說不出,實在大快人心。
也難怪陸承啟這麼想,這李然實在太會找事情了。三天兩頭不是彈劾這個,便是彈劾那個,實在嚴重影響了朝廷的正常運轉。陸承啟很想和李然談一談,但幾次沒說過兩句,就被這個頑固老頭氣得已經忘了說啥了。時日一久,便由之任之了。
世界上的事情真是奇妙,一物降一物。陸承啟被這個李然治得痛不欲生,李然卻被兩個白身氣得半死。這樂得陸承啟心中暗爽:「叫你這個老頑固,老是跟我對着幹,氣死你丫的!」
其實,陸承啟也知道,李然這人不算壞。只不過正義感什麼的,太強了一點。或者說,他有點神經質,看到任何看不慣的問題,都要管一管。這人要是放在後世,真的是活雷鋒一枚。但在陸承啟面前,那就是災難了。
《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有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李然對別人太過於苛刻了,以至於他在朝中沒有任何朋黨可言。不過,若是說陸承啟心中最信任的官員是誰,第一個是工部尚書李誡,第二個便是御史中丞李然了。
李誡雖是徐崇光一派的,但他老實巴交,踏實做事的性子,陸承啟把任務放給他,是一百個放心。至於李然,他連朋黨都沒有,事情交給他辦。還會不放心嗎?
舉起衣袖,掩着嘴偷笑的陸承啟,差點忍不住大笑起來。好半晌看着李然驚愕的面孔,才端正了臉龐。嚴肅地說道:「三位說得都很有道理,只是朕對儒術鑽研不深,不能評斷。不過,以朕看來,此事是永遠都沒有定論的。」
此話一出。李然、王子傅、張載、王安石,包括國子監的監生,都盼着陸承啟說出個所以然來。
吊足了眾人的胃口,陸承啟才緩緩地說道:「儒家經典就那麼幾本,每個人卻各自有所領悟,又怎麼能每個人的意見都一樣?張子厚的關學也好,王介甫的說法也好,李卿的看法也罷,不過是再爭一個正統地位罷了。朕可以說,儒家沒有正統之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心中的儒術。勉強分出個高低來,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到頭來,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的。朕的看法是,如果你們都可以著書立傳,自是大功德一件。現如今印刷術這般便捷,書籍自是不成問題。只是書籍價賤,苦了作坊掌柜了。」
陸承啟這番話,深深詮釋了什麼叫屁股決定腦袋,三句話不離本行。連著書立傳。都能聯想到活字印刷術去,腦洞之大,也是沒誰了。
李然聽後,更是啞然。向來能說會道的他。不知道如何反駁。再說了,他只是御使中丞,不是諫議大夫,這又不是甚麼政事,反駁皇帝,你有幾個腦袋夠砍?腦子再一根筋。也不會做出這等渾事吧!
好在,聽了良久的王子傅,幫李然解圍了:「陛下聖明!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諸位之見,大相徑庭,卻殊途同歸。所為之事,不過是為大順文教一事罷了。依老夫之見,若是真能做到人人皆聖賢,那孔子之言也不過如此。」
不愧是李然的好幫手,只有狼狽為奸,哦不,是同道中人的王子傅,才能說出這番為李然辯解的話來。
陸承啟是知道王子傅的,與李然好得都快穿一條褲子了,哪能不為他說話?王子傅的話音一落,他便開口道:「王卿所言,亦有道理。孟子曰,人性本善;荀子曰,人性本惡。以朕看來,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哪裏有甚麼是非觀?不過是憑本能行事罷了。若是他的父母為人與惡,那他長大之後,自是惡人;若他的父母為人與善,那他自然是個善人。教育之道,無非是有教無類。不論善惡,皆可教育。惡人乃是沒有教化,才是惡人。若能諄諄教誨,勸其行善,日後或能改觀。不過,以朕看來,遠遠不夠。此時非上古,民風淳樸。若是維持綱常,尚需律法。韓非子之說,朕亦有涉獵。雖處刑極嚴,亦有其可取之處。律法乃是道德之底限,為人若是過了底線,那必須受到懲罰。」
陸承啟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