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農戶接過銀幣,仔細端詳了起來,似乎不認得它的樣子,甚至還用牙咬了咬。還好這銀幣是合金製成的,要真的是純銀的,真會給這個咬合力超過一般人的農戶給弄出個牙印來。
這是一枚製作極其精良的銀幣,是大順朝廷着令錢監製造,並由大順天子陸承啟下旨,令戶部發放給文武官員,以及禁軍、邊軍和廂軍餉銀的正規貨幣,大順銀幣。這枚銀幣,由銀、白銅和錫等金屬製成的合金,約重五錢六分七厘。正面由大順龍旗的圖案,以及「大順銀幣」四個正體楷書字;背面則是長安城中皇宮的宣德門圖案,還有「大順洪祥二年制」的字樣。銀幣的邊上,還有防磨的突起,摸上去很有手感。
與銀幣一同問世的金幣,也是一樣的圖案。只不過金幣所用的合金,則是金、銀和黃銅罷了。由於要首先供應給龐大的官員俸祿,錢監又添了不少工匠,但流入皇家銀行及一干錢莊的銀幣、金幣還是少數。
是以,銀幣堅挺,許多地主鄉紳,都想要把銅幣換成銀幣,以取得最大利益。人總是在做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起碼在他們自己看來,是這樣的。而陸承啟的本意,便是用差價,用最小的代價,緩解大順幾個州府的錢荒罷了。這是反用劣幣驅逐良幣的道理,用價值較高的銀幣,把地主富紳藏在錢窖裏面都生了銅綠的銅錢給置換出來。
沒辦法,大順朝缺銅,想要解決錢荒,阻止銅錢外流,就必須同這樣的辦法。其實,重生過來的陸承啟也知道,中原不是缺銅,而是缺好開採的銅礦。就算陸承啟是學金融的,也隱約在後世某個論壇上見過,好像江。西、雲,南一帶有着大量的銅礦資源。這不,陸承啟早就派監察士去探礦了。只是這個時代,沒有高科技儀器。陸承啟又只是知道個大概,江、西所在的江南西路、雲、南所在的大理府路這麼大,想要探出個所以然來,沒個幾年根本不可能。是以,派出的監察士。就如同石沉大海,沒有一絲消息。
還好現在皇莊在日本的海貿,能換回不少白銀,再加上其餘民間的商團組織海貿,白銀流入的速度並不慢,還能支撐一時。要想真正解決錢荒,還得先找到一個大型銅礦。然後利用這個銅礦,先穩住因商業發展迅猛而日益高漲的貨幣需求。最後,再利用皇家銀行的信用,逐步推出紙質的信用貨幣。
當然。現在還言之過早。商業發展不過是襁褓之中的幼兒,須得精心呵護。貨幣是伴隨着商業一同發展的,任何超前的貨幣形式,都是不被認可,最終演變成歷史。
這不,眼前這農戶,便是不認可這銀幣。他一年的收入,也不過兩三貫錢,連梓州都只去過兩三回。在這等同封閉的環境中,幾乎與世隔絕的他。根本就沒接觸過已經發行了近一年的銀幣,更別說辨別真偽了。
咬了咬那銀幣,發現根本咬不動。那農戶鄙視地把銀幣丟回給秦明,不屑地說道:「騙誰呢。這是錢?銅不銅,銀不銀的,還是留着給你自個買糧去吧!」
說罷,扛着鋤頭就想走,秦明握着這枚沾着農戶口水的銀幣,噁心得差點想拔出匕首來。被這無知的農戶羞辱了一番。秦明已被徹底激怒了:「你且住,睜大你的狗眼看看,這是當今聖上親自下旨承制的銀幣,你拿去任何一間錢莊,都能換成八百五十個銅錢,你這有眼不識金鑲玉的蠢人,居然說我是招搖撞騙的?你當我是那些賣狗皮膏藥的,耍假把戲的啊?」
蘇軾見秦明真箇怒了,連忙拉住他,好言說道:「秦大郎,且消消火。既然他不喜銀幣,那便給他銅錢罷。」
後面的皇家軍校學員也幫腔了:「不就是,多大點事啊。他不識貨,大把人識貨。」
秦明聞言,氣得掏出了荷包,拽出用麻繩串起來的一貫足兌銅錢,丟給了那農戶。登時把那農戶嚇得手忙腳亂,肩上扛着的鋤頭都不要了,急忙騰出手來接住那串足兌銅錢,一臉難以置信的模樣。
「這……這……是真的?我……我不是發夢吧?」那農戶喃喃地說道。
沒辦法,在大順,除了幾個富裕的州府之外,農戶的收入都很低下。一年能有兩三貫收入,就已經很不錯了。這還是有個渾家幫補家用,織布養蠶啥的。幾畝地裏面的產出,養家餬口都難,別說有餘糧出售。自耕農的田地,大多貧瘠不堪,一畝地能打出百斤糧食來,都算豐收之年了。良田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