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景淳好整以暇地說道:「據臣所知,這太平坊與延壽坊不過一街之隔。若是通條暗道,不過半年之期。秦尚書,我說得對嗎?」
秦怡康冷冷地說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聽得兩人的激辯,滿朝文武都懵了。怎麼好好地說着新政,又扯到拐賣人口案上來了?更神奇的是,現在許景淳有意無意地把髒水往秦怡康身上潑,這兵部尚書到底是清白的,還是本來就有污跡?一時間眾臣猶如無頭蒼蠅,分辨不出來。
陸承啟若不是事先得知了實情,恐怕也被秦怡康矇騙了過去。這老小子的心理素質真強,面對有意無意的指證,竟能絲毫不亂,有條不紊地組織言語反擊。陸承啟也有苦楚,如果直接下旨搜家,恐怕會被世人所詬病。萬一捉不到人,或者捉錯了人,那烏龍就更大了。
「臣一向就事論事,不會針對誰。只是秦尚書形跡可疑,臣才有所疑慮罷了。既然秦尚書要力證自身清白,何不在王府中一見高下?不瞞諸位,監察司中有善於聽地之人,已然明確探出王府中的暗道,乃是往西邊延伸。延壽坊雖與太平坊隔着一條大街,亦不過百來丈而已,且恰巧便在太平坊西邊,這難道都是巧合不成?」
許景淳盯着秦怡康的臉龐,冷冷地說出了事情的真相。這般一來,形勢就對秦怡康很不利了。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同樣的話,秦怡康說了兩遍。字數相同,但語境卻完全不同。先前那句,底氣很足;現在的這句話,底氣沒有那麼足了,陸承啟也不過是堪堪聽得清而已。
許景淳這話一出,滿朝文武就議論開來了,更有一個耿直的武將說了:「秦尚書,既然你是清白的,何不讓監察司去搜一搜?反正壞名聲的是監察司,又不是陛下……」
陸承啟很想一把攬住這個武將,狠狠地錘他幾下:「瞎說什麼大實話,還說得這麼好!」他創立監察司的目的之一,便是為了給他背黑鍋的。很多皇帝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都要由監察司去完成。剛剛被秦怡康擠兌得差點忘了這茬,現在他才想起來,監察司不正是背黑鍋的好人選麼!
正待表態的時候,一個鬍子花白的大臣端着朝笏出列,說道:「啟奏陛下!」
陸承啟的話被噎了回去,認得此人乃是參知政事文彥博,可這一個專門鑽牛角尖的臣子,此刻能說出什麼好話來?很想說不準,但畢竟要顧及君臣之禮,才皺眉說道:「准奏!」
文彥博乃是三朝元老,天聖九年文彥博進士及第。歷任殿中侍御史、數路轉運副使等職。元綬年間,曾任樞密副使、同平章事。因其性子耿直,多為直諫,為權臣所不喜,官職也只能升到參知政事而已。大順的參知政事,一般都有好幾個人,如曾公亮曾明仲便是參知政事,不分主次。地位呢,等同副相。只不過陸承啟廢除宰輔後,設立內閣,這參知政事的副相地位一跌再跌,幾乎等同六部主官了。
「臣以為,許司長為陛下分憂,乃是好事。」
陸承啟聽了半句,知道文彥博還有下半句的。「不過……」果不其然!陸承啟早有預料,文彥博話鋒一轉,說道:「既無實證,僅憑一條暗道,一份供詞,便下旨抄家,非明君所為。臣有一計,可兩全其美!」
陸承啟可不知道文彥博在正史上也是文武雙全的好手,曾經平定過叛亂的。此刻聽得他說得好像軍師一般,有些好笑,當即准奏道:「文卿有何妙計,說來與朕聽聽?」
文彥博端着朝笏,笑道:「陛下何不下旨徵用王府?」
「徵用?」
陸承啟還沒明白過來,底下大臣就議論開了。這確實是條妙計,徵用王府,給予市場價的補償。一來這是皇帝的旨意,藉口是用來賞賜大臣,天下有誰能反抗?二來又補償市場價,做到了不落話柄;三呢,自然是可以光明正大地查案了,就算一無所獲,也有一間宅邸的收入。此乃一石三鳥之計,直接讓反應過來的陸承啟對文彥博刮目相看了:「這文老頭,腦筋轉得還還挺快的嘛!真的是應了那句話,奸臣奸詐,那麼忠臣就要比奸臣更加奸詐,才能製得住他們!」
秦怡康還以為文彥博要幫自己說話,正滿心期待呢!沒想到文彥博卻是幫小皇帝出謀劃策,氣得他瞋目切齒,恨不得把文彥博撕了。
陸承啟
第五百四十八章:暴起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