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六百八十六章:舉薦

第六百八十六章:舉薦

    這古文聽得陸承啟頭都大了,非才思敏捷之輩,是捉不住要點的。陸承啟只聽到了這陳襄似乎為官清廉,辦事能力很強,而且很重視教化。嗯,這樣的人才,怎麼如此默默無聞?

    當然,這默默無聞是指陸承啟沒有聽過,可在官場中,陳襄的名聲不小。陸承啟問道:「那這個陳述古,現在於何處任職?」

    文彥博當即說道:「回稟陛下,陳述古現任開封府推官。」

    陸承啟點了點頭,沉思了起來。兩個人都不錯,可他只要一個人就行了。孫覺不錯,陳襄更好,而且陳襄還是孫覺的老師「朕打算只選一人,文卿認為該選誰?」

    文彥博一愣,他原以為陸承啟要的人是越多越好的,怎麼只選一個:「臣以為茲事體大,非一人能為也。孫莘老、陳述古皆大才,何不一起用之?」

    聽了這話,陸承啟想了想也是。蒙學要開展,肯定是大規模的,一個人能力再強,也忙不過來。這時候就需要有人協助了,恰好陳襄和孫覺是師生關係,再融洽不過。再加上孫覺偏重教學,陳襄偏重製度,兩人合作還能互補。既然這樣,何必要糾結用多少個人呢?


    「文卿說得對,是朕考慮欠周了,既然都是人才,那朕何必吝嗇?准許了,這兩人都一同辦理蒙學吧」陸承啟下了決心,文彥博才稍稍放下了心。他並非沒有私心,他與這兩人都私交不錯,但既然是舉薦,舉賢不避親還是要的。萬一為了避嫌,讓孫覺和陳襄都失去了進入皇帝視野的機會,萬一被他們知道了,嫌隙總是會有點的。有了嫌隙之後,朋友做不成,隔閡大了,甚至還會反目成仇。當然,孫覺和陳襄都是正人君子,肯定不會這樣。即便如此,文彥博也還是過不去心裏頭那關啊!

    陸承啟嘆了口氣:「朕為何開辦蒙學?皆因聖賢言說,須得有人傳承。言傳而身教,方能使民風淳樸。商路大開,總有人不顧道德,違背良心。律法追究,總歸不是辦法,還得靠教化。朕以為,儒學並不禁商賈,亦不禁武功,為何到了現在,卻變了樣?」

    這話涉及太廣,文彥博一時間不能回答。自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論後,儒學就陷入了一個怪圈,變成了為統治者愚昧百姓的工具。漢武帝時,董仲舒的學說影響還不大,尚留有陳湯的「犯我搶漢者,雖遠必誅!」、霍去病的千里擊匈奴,方才能使匈奴悲歌道:「失我祁連山,任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但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漢奸「中行說」。

    現在的儒學,更多是偏向「文」,而摒棄「武」。最為直觀的例子,是「以德報怨」。殊不知孔子言,「以德報德,以直報怨」,誰欺負你了,動手打回來。而作為儒家真正的創始人,宣聖孔子非常善戰,儒家六藝在其學制中基本確立。史書記載孔子之父叔梁紇是極為優秀的武士,可力頂石門,作為其子的宣聖孔子自然也非常善戰。後來孔子弟子冉求擊敗了齊國人來犯後,季康子問他軍事之學何處學來?冉求回答乃是孔子教授。對於孔子而言,他的學術注重實用,學習軍事也是當時儒家子弟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到後來的荀子,荀子一生未曾領兵作戰,但荀子一書中有議兵篇,通過研讀議兵篇可以知曉荀子的兵法修為,並不比任何人差。東漢末年儒士,大多也能提筆做文章,提劍征疆場,比如大儒盧植。東漢之後,特別是曹魏末年,儒家逐漸式微,佛教崛起之後,儒家進入了低迷期,魏晉時代玄學崛起,傳統的儒家日趨消弭,漢儒之學逐漸歸於沉寂。

    直到大順立國,確立科舉,儒學才慢慢復興。但是到了這時候,儒學已經變味了。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現在估計就剩下禮、樂、書。至於射、御、數,是什麼來的?這時的文人,不屑一顧,能憑他做官麼?

    陸承啟認為,這不怪世人,世人皆趨利避害。既然科舉不考,為何要學?現在陸承啟想扭轉這個局面,要激發民族血性,自然要從科舉入手。科舉一考一改革,這還不夠,還要有名師指點方向。所以蒙學是關鍵,陸承啟才這麼重視。換成後世的話說,這叫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的就是綜合性人才。

    陸承啟見文彥博不能答,也是心中有點遺憾。其實他也知道,文彥博算得上是文武雙全的人物,和范仲淹有的一比。先前平定



  
飄依雨推薦:  大順皇朝  大宋好官人  天瞳術  
隨機推薦:  特戰之王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醉仙葫  最強升級系統  我在異界有座城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回到古代做皇帝"
360搜"回到古代做皇帝"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