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使者崔介安,在內侍的引領下,熟門熟路地走進了垂拱殿之中。陸承啟並不想換個地方,去崇政殿跟他談話。因為這些高麗棒子,並不需要多說什麼。
崔介安老老實實地按照程序,代表高麗國王問候了一下陸承啟的起居,然後陸承啟也淡淡地問了兩句,才算是進入正題。
崔介安知道陸承啟的風格,開門見山地說道:「陛下,我高麗國王已經派人回信,先前陛下所提的條件,我們國王不能答應……」
陸承啟已經沒有耐心聽完,高麗棒子對於領土的覬覦,後世讀過歷史的人,有誰不知?既然他們不答應放開邊境,那陸承啟也沒什麼跟崔介安說的了,直接說道:「那崔大人可以回國了,朕可以讓你們進行貢賜貿易,完了就走罷,徒留在我大順境內,也不是個事……」
崔介安連忙說道:「陛下,且容下邦小臣說幾句。我高麗國土地貧瘠,出產不豐,若無貿易,恐怕生存艱難。加之地域偏北,冬季冰寒,民眾受苦受凍者甚眾。如無貿易,我高麗恐怕將有百萬百姓受苦難。陛下乃是菩薩心腸,應該憐憫下邦處境,及早開放貿易……」
陸承啟表面並沒有什麼神色,靜靜地聽着崔介安在飈着演技,內心裏面卻是一百個不相信。《左傳》一書中,早就有說過「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高麗人雖然有很多是殷商余裔,但這麼多年過去了,高麗都做為一個獨立政權存在,哪裏還記得甚麼中原之國!
崔介安一力要求開放邊貿,恐怕也是和高麗國中的官員利益有關。高麗所依仗的特產,不過人參而已。而能做人參生意的,非高官莫屬,尋常人哪裏插得進手去?大順不開邊貿,他們也還是能找到銷路的。通過轉手貿易,先賣給遼國的契丹人就是。
問題就出在這裏。契丹人做生意向來霸道,高麗的高官達貴若是和他們做生意,豈不是要被壓得很死?這麼一來,利潤就少了。習慣了日進斗金的人,突然要他減少收入,換做是誰都受不了,心中好像有魚刺哽在那裏似的。
與其說崔介安是高麗國王的代表,還不說是這些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表。為的就是更多的利益。這些高麗的高官達貴,控制了人參的買賣,要是和講誠信的大順商人貿易,自然是兩贏的局面。可要是做轉手貿易,那虧得就不是一星半點了,這些高麗的高官達貴肯定是不乾的。
陸承啟靜靜聽着崔介安扯完,心中那是一百個不相信。對於這些大使,信他半成都出事。陸承啟裝作沉吟了一會,才慢慢地說道:「朕聽的可是另外一個版本,不知道崔大人怎麼解釋?朕聽說。契丹人從來沒有在高麗境內打過草谷,僅僅是騷擾一番罷了。倒是那些個生女真,經常對你們燒殺搶掠。朕也還聽說,哪怕是你們不做貿易,所聚斂的錢財,也能讓你們揮金如土。糧食什麼的,你們都不屑於耕種,認為這些東西賺不了幾個錢……」
崔介安驚恐地望着陸承啟,大聲喊冤道:「陛下冤枉啊,我王哪裏做過這樣的事情……」
陸承啟冷笑一聲。說道:「沒做過?朕倒是很好奇,你們高麗的地盤也不算小了,即便北邊不產糧,難道南邊也不產糧食嗎?這麼大的地盤。還養不活幾百萬人,說出去誰信?再說了,是你們不經過朕的同意,擅自更換宗主國,你們考慮過朕的感受嗎?既然你們都能做初一,為何朕就不能做十五了?」
崔介安非常不理解。不是說大順的消息閉塞,連高麗的實際情況都不清楚,很好糊弄的嗎?怎麼這小皇帝好像對高麗了如指掌一樣,連這等隱蔽之事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崔大人,朕不怕老實和你說,一個人做錯了事,是要接受懲罰的。而一個國家做錯了決定,更是要接受懲罰。收起你的那一套吧,朕是不會同情你們的。以後也別來了,不然的話,朕會怕自己忍不住動刀兵的念頭。回去告訴王徽,如果知道錯了,那就給朕老老實實地道個歉,與契丹劃清關係。不然的話,哼,後果連朕都不知道……」
陸承啟一通威脅恐嚇,算是把崔介安的小心肝都嚇掉了。歷朝歷代之中,哪一個君王如此不顧臉皮,對着別國使者冷嘲熱諷,還威脅別的國家。
這也是崔介安活得不夠久,若是他活到了正史上面,見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對倭國使者的處理方式之後,便不會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妥了。其實朱元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