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情況容不得王虎多想,因為雙方已經快接近彼此的弓箭射程了。尚有五百步的時候,雙方不約而同地停住了腳步,哪怕都沒有得到沒有命令。
王虎這邊的家兵們,看見對面齊刷刷的隊列,以及以往看不到邊的長龍火把,忍不住吞了幾口唾沫。有幾個機靈的已經在四處窺探逃生路線了,心中都道:「我的個乖乖,對面好像很強的樣子,而且人馬這麼多,我們這些人上去,豈不是去送命的?還是腳底抹油,溜吧!」
王虎多多少少比這些家兵多了些見識,也見過大順那些不成器的廂軍,他們的士氣裝備,連王家的家兵都頗有不如。單憑士氣而論,莫說沒有眼前這支軍隊,就是比之鄉間民夫也好不到哪裏去。軍紀鬆弛,軍容不整,武器簡陋,若不是披着大順廂軍的衣裳,人家還道他們是一支土匪,而且是被追趕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那種。
其實這也是大順軍制惹的禍,禁軍乃是正規軍,邊軍擔任着戍邊重任,自然是親媽養的,什麼好東西都先往那邊送。不論是裝備、糧餉,還是馬匹,都是禁軍先拿,邊軍其後。而廂軍則是後娘養的,時常連湯都撈不到。什麼好事都沒趕上,還要受氣。久而久之,便開始軍紀鬆弛,軍不成軍了。
換句話說,邊軍乃是正規軍,禁軍則是王牌部隊,輕易不出動。而廂軍,則是雜牌部隊,或者用民兵來稱呼更加貼切一些。
這些廂軍,單憑吃餉肯定是吃不飽的,還需要另找營生。許多廂軍都悄悄地離開駐地,幫一些地主鄉紳耕地,換取口糧錢財。在陸承啟沒有改革軍餉之前,他們確實是在吃着空餉不幹活。
但上一年陸承啟突然宣佈三支軍隊的餉銀一律平等,晉升、撫恤制度一樣之後,許多廂軍士卒都慢慢回來了。畢竟監察士不是吃素的。一旦發現,有權告訴廂軍指揮使,直接裁撤掉名額。有些人不以為意,白白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而一些老弱病殘強制退役。但也得到妥善安置。一時間,廂軍士氣有所回升,前些日子,也陸續傳來剿匪成功的消息。經監察士暗報,陸承啟知道。這些消息還是可靠的。
但距陸承啟的要求,還是相去甚遠。是以,陸承啟決定要統一訓練。皇家軍校的教習不是很多,無法分配到多達二十多萬的廂軍之中。而且廂軍還分得那麼散,也不好管理。鑑於此,陸承啟便想出了一個法子,把訓練好的禁軍拉出去實戰一番,把廂軍調入禁軍大營之中,統一訓練。
接下來,便是要改革軍制了。廂軍這一旗號。實在有辱軍士。在陸承啟看來,廂軍的旗號,等於把一支軍隊定義在雜牌軍,這要想提高一支軍隊的士氣,該是多麼困難的事情?統一訓練之後,便要裁撤廂軍旗號,把廂軍編入禁軍之中。而且不再分得那麼散,重要的軍事重鎮屯一些兵馬,主旨是不能擾民。有道是,分散的五根指頭。及不上握緊的拳頭。唯有集中力量,才能軍令暢達。後世的軍區,也是出自這麼考慮的。
當然,禁軍的訓練成效都沒有檢驗。也不知道這些散漫成性的廂軍要什麼時候才能成軍。如此一來,改革軍制便遙遙無期。
除卻廂軍改禁軍之外,陸承啟還有一個想法,那便是民兵。畢竟現在大順的鄉政太過混亂,不方便管理。混亂到什麼程度?鄉、耆、都、管、團、保等名目多種多樣,稱呼都不同。更不用說管理了。里正、戶長負責「課督賦稅」。耆長則專司「逐捕盜賊」。內閣首輔徐崇光早已上奏對鄉村管理這個問題提出了建議,是陸承啟有自己的打算,才沒有輕易地下定論,此事不了了之,可陸承啟並沒有遺忘。因為無法找到一個平衡點,推行民兵制度,陸承啟才如此躊躇。
畢竟大順並沒有達到後世那種高度,可以一個農民養活幾百人。這個時代,靠着精耕細作,才能提高糧食產量,如此低效率的生產方式,怎麼能推行得了民兵制度?更何況,宗族觀念的深入人心,家法遠大於國法,這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想要解決鄉政問題,不僅要從政治方面入手,還需要考慮到生產、法律、綱常禮教、教育等方方面面。可以說,現在大順還是一個農業大國,鄉政政策關乎生死,斷不可輕易下定論。既然現如今的制度還算可以,那就先不忙着改革。待得找一片區域做一個試驗區,觀測一番改革鄉政後的效果,不好之處調整,好的繼續保留
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