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闔家幸福!
晉陽城裏面的變化,是瞞不過百姓的。世界上傳播得最快的,莫過於流言了。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王家雖然在太原府中並沒有什麼惡跡,甚至還經常為鄉里鄉村的修橋鋪路,頗有善名。
可這些,只不過是鄉紳地主一貫的做法罷了。兔子還知道不吃窩邊草,王家的根在太原府,在晉陽城,再怎麼禍害人,也不可能禍害鄉里人的。
不過,王家即便施些小恩小惠,也擋不住他們所做的事情。整個太原府中,有誰不知道,最大的鹽梟就是王家?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許多人都心知肚明,卻對高昂的鹽價敢怒不敢言。
得知朝廷下旨取消了官鹽榷賣之後,太原府的百姓一個個都暗中拍手稱快,都明白王家乃是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了。誰知道,王家的魄力這麼大,硬是聯合了其餘的幾家鹽商,繼續囤積食鹽,以對抗朝廷。
一開始,鹽價確實是降價了。可市場上面沒有鹽賣啊,於是乎鹽價在一路飈升,竟比官鹽時期還要貴那麼一點!這麼一來,窮苦的百姓登時叫苦連天。偏生鹽又是必需品,不吃不行啊。
不少不知內情的人,還就此恨上了朝廷。這也是陸承啟的施政不當,沒有經過調查,憑着臆測便貿貿然下了一道聖旨。陸承啟是明白皇帝聖旨的威力,一下就等於是一道新的政策實施了。但他不明白很多事情,就是連皇帝的聖旨也不能左右得了的。鹽鈔制度,關乎了多少販賣官鹽的身家性命,怎麼可能因一道聖旨,就斷了他們的生路?這些人肯定是要鬧事的,只怪陸承啟太年輕,什麼都不懂,只能被動地應付。
不過,這樣一來也還算好。用暴力驅除一切不和諧因素,免得日後再生旁枝。只是花費就多了,單單是禁軍支付的糧草和軍餉,就有點不划算。
那心腹回到晉陽城之後。被有心的晉陽城百姓看在了眼裏,偷偷地小聲議論着:「這一次,是不是王家要倒大霉了?聽說聖上的旨意,王家拒不執行,那是犯了欺君之罪啊!」
「那可不是。王家也算黑心了。城西的鹽倉裏面,起碼得有十萬斛!若是賣將出來,哪怕是整個大順,一年內都不愁沒鹽了……」
「我可不要多,一斗鹽就行,足夠我一家子用上一年了……」
百姓議論紛紛,都在討論着鹽的事情。早在大順立朝之初,太原王家就被打上了鹽商的標籤,一旦王家有什麼風吹草動,都會牽扯着百姓那根最敏感的神經。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生活必需品,百姓對這些東西的價格,最是在意不過了。
但也有人持相反意見:「你們都錯了,聖旨沒下之前,鹽價還是便宜的。現在鹽價都比那時候高了,而且想買都不知道去哪裏買,有甚麼好了?要是王家倒了,說不定鹽價更高!」
其餘的人自然是不信的,小皇帝親政以來,所頒佈的政策。都是有利百姓休養生息的,這一次肯定也不例外。其實,這些百姓對於其他的政策並不了解,他們只是明白陸承啟頒下的農稅。對他們非常有利。一畝地十抽一,而且是浮動的稅率,根據一畝地的實際產出收農稅。要是遇到災年、荒年,還不需要交稅,甚至朝廷還有賑災補貼。簡直比任何一個朝代的農稅都要低得多啊!百姓得到了實惠,自然會幫着朝廷說好話了。民心就是這麼來的。百姓得到實惠,比你用盡華麗辭藻寫出來的文章,更能獲得民心。
那人被眾人投了一個鄙夷的眼光,他似乎也知道自己的觀點在這裏沒什麼市場,灰溜溜地走了。眾人還是興致勃勃地討論着,到底王家的下場怎麼樣。
其實,古代的地主和佃農的關係不差。若不是遇到什麼特大饑荒、旱災顆粒無收的話,地主對佃農也還算很好的。依據人性的角度,絕大多數人不會從壓榨別人,甚至導致他人死亡的過程中獲得快感。地主對佃農的壓榨和逼迫,並不是地主樂於此道,而是很多地主本身生活拮据,都快活不下去了。不是有句話叫做,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嗎?
地主或許有天良發現之人,但也會有泯滅天良之人。人性的善惡,非一言蔽之。王家也是這般,他們修橋鋪路,捐立私塾,算是做了好些對百姓有益之事。但他們從百姓身上剝奪的利益,遠比他們付出的要多得多。這是否就能說明王家是善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