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還算可以,那就收藏推薦一下吧)
快馬自驛道飛馳而來,這就是所謂的「飛馬急報」。這是大順朝的獨創,把送戰報的探馬喚作「飛馬急報」。如果是正史上的明代,會叫做「流星報馬」,宋代亦是作「探馬」,與一般斥候沒什麼區分。
千裏邊關傳急報,一騎絕塵入都城。
飛馬急報一路換馬不換人,把裝着戰報的封了火漆的木匣子,貼身藏着。飛馬急報自驛道而來,身後插着「報」字戰旗,不論何人,都需要退避。如有阻擋,被撞死了,也只能說自己倒霉。軍情十萬火急,哪能耽擱一刻?
於是乎,長安城的百姓都很自覺地讓出了一條道路。這年頭有三類人不太講道理,一種是對官員太狠的監察士,一種是宣讀聖旨的內侍,還有一種就是這般傳軍情的飛馬急報了。被這三類人盯上了,告你一個阻礙辦差,你哭都沒地方哭。當然,監察士陸承啟盯得很緊,如果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監察士對待百姓身上,陸承啟第一個會饒不了的是那些個監察士,同時還會在心裏狠狠地罵道:「你們這般混蛋,後世城管我管不着,你們這群丘八我還治不了你們?」
飛馬急報進了長安城的玄武門,穿街過巷後,抄近道疾馳到宣德門。皇宮城樓上的侍衛們早就遠遠地看見了飛馬急報,也沒有阻攔,讓他一路衝進了皇宮。自宣德門進大慶門,一路策馬疾馳到垂拱殿前才勒馬停下。
也只有飛馬急報有這個特權,不然就是開國功勳,也沒見有誰能在皇宮裏面跑馬的。
陸承啟此刻正在對內閣呈上來的奏摺披紅,忽聞「啲嗒、啲嗒」的馬蹄聲,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就見一個探馬模樣的邊軍,闖進了垂拱殿。要不是陸承啟神經大條,此刻早就從龍椅之上跳將起來,大喊「護駕」了。
被驚出一聲冷汗的陸承啟,直到聽到那邊軍模樣的探馬說道:「陛下,邊關急報!」
陸承啟這才想起來,大順朝最重軍報,飛馬急報不需要通報,便能直呈面聖。陸承啟讓內侍把封好火漆的木匣子拿過來,內侍挑開火漆後,才恭恭敬敬地從用錦緞包裹的木匣子中掏出一封急報,遞給陸承啟。
陸承啟迫不及待地拆開一看,看得急報上面兩個大字,「大捷」,心中便已大定。這二十餘日來,陸承啟食不知味,為的不就是契丹犯邊?此刻得了大捷的邊關急報,陸承啟立時「龍顏大悅」,連道:「好,好,好!三軍用命,打出了我大順的威風,朕要大賞諸位將士,並昭告天下!」看着那飛馬急報滿臉風塵之色,和那被風沙颳得異常粗糙的皮膚,陸承啟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只得說道:「你且去內庫領十貫賞銀,算是朕的一些心意……」
那飛馬急報大喜,說道:「謝陛下厚賞!」說罷,便轉身出了垂拱殿。
陸承啟把木匣子放在旁邊,一時間出了神。只見那邊關急報上面寫着「禁軍萬人夜破契丹大營,與幽州邊軍兩相夾擊,斬首八千餘人,俘虜一萬六千餘人……」
這是繼文宗以來,從未有過的大勝仗啊!這怎能叫陸承啟不激動?禁軍出征前,他還是很擔心的。雖然禁軍已經武裝到了牙齒了,一些重步兵連頭盔上都帶有鐵罩!更別說威力奇大的神臂弩和洪祥式步槍了,那些都是大殺器啊。可武器再厲害,也要看使用的人。陸承啟對於這些從未上過戰場的禁軍,其實不抱太大的希望的,只是沒想到王韶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他立即動口,讓小黃門記錄下聖旨內容:「制曰:邊關大捷,禁軍配合邊軍殲敵俘虜萬餘契丹士卒,實乃文宗以來最大勝仗。此役,乃三軍用命,將士浴血,才打出的大順的鐵血軍風,可喜可賀。朕不吝賞賜,有軍功之人皆升一級,余者賞賜一月餉銀。同時昭告天下,犯我天威者,雖遠必誅!洪祥三年四月二十九。」
待得聖旨頒佈後,《大順民報》也第一時間摘錄了這則聖旨,還放在了頭版頭條之上。這則消息一出,舉國震驚。
多少年了,大順的漢民,在遊牧民族的鐵騎下面,慘遭蹂躪;多少年了,大順軍隊在契丹騎兵前面抬不起頭來;多少年了,大順的漢民似乎已經認定,大順就是打不過契丹人……可此刻,總算揚眉吐氣了一把!
一時間,長安城內的鞭炮脫銷,聲聲不絕的鞭炮聲,似乎在盡力地發泄着積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