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契丹副使說道:「若不是貴國切斷了和我大遼僅存的貿易通道,我大遼又豈會無端挑起戰事?所以根本原因,還是在貴國身上!眾所周知,我大遼出產不豐,香料、茶葉、瓷器、漆器、稻米和絲織品等,都需要從貴國的貿易中獲取。貴國斷了貿易通道,我大遼沒了這些生活必需品的來源,如何不大興刀兵?」
馮承平和劉庚用眼神交流了一下,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契丹人果然無恥的意思。這時候,比起老好人的馮承平,不太好說話的劉庚開口說道:「此言差矣,貴國和我大順,一向都沒有貿易往來,我大順也從來沒有以朝廷的名義開過貿易通道。倒是貴國,每年必然南下犯邊,擄我邊民,搶奪財物,這些事情,是你們做下的吧?到底是誰先挑起戰端,想必世人有目共睹,這個是無須爭辯的!」
契丹副使語結,不能駁。另一個副使說道:「就算是我大遼挑起的戰端,也是因為貴國不和我大遼貿易的緣故啊!」
馮承平笑道:「我大順和遼國,向來都是刀兵相見,哪裏真正坐下來談過貿易之事?再說了,貴國沒有我大順想要的事物,開啟貿易也是得不償失,何必多此一舉?」
這句話倒是真的,大順除了戰馬,其餘的還真的不需要遼國的其他東西了。而遼國需要的東西就多了,香料、犀角、象牙、茶葉、瓷器、漆器、稻米和絲織品等,哪一項都是契丹人生活所必需的,而又是他們無法自給自足的,沒了貿易之後,除了搶奪之外,他們想不出什麼辦法了。
耶律良此刻終於插得進話來,說道:「馮大人言過其實,我大遼物產雖貧瘠,亦不是無貿易之物也。黃金在我大遼堆砌如山,白銀遍地,如何做不得買賣?吾等敢言,若貴國開通互市,則順遼再無戰事,兩國握手言和,把酒言歡,豈不美哉?」
劉庚笑了笑,說道:「原來耶律大使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但今日之事,談論的是貴國想贖回被俘將士之事,可不是討論互市事宜。就算我們陛下答應開通互市,也需要你們先把贖金交付了,才有得談。換句話說,這贖金乃是談判的前提,沒有這個前提,那就不用談了。」
雙方談到此處,其實已經談崩了。一個想要贖金,一個不想給贖金;一個想開通邊境貿易,一個不想開通邊境貿易。雙方簡直就是牛頭不對馬嘴,談不到一塊去,哪能不崩?
雙方開始拉鋸戰,極力都想對方答應自己的條件,自己卻不想付出一絲一毫的代價。談到午時,來來去去都陷入了這個死循環之中。更好笑的是,這三個契丹正使副使,想要引經據典來反駁,卻自討苦吃。眼前這個禮部尚書,雖然口才不怎麼樣,但對於經典史籍,記憶之多,當世不做第二人想。內閣舍人劉庚,也不是吃素的,作為進士乙科第六名,也是了不得的牛人了,對於經典,又豈是鑽研漢典沒多久的契丹人能比的?這三個契丹人是班門弄斧,在這兩人的夾擊之下,饒是他們三個算是契丹人裏面博學多才的,也被駁得啞口無言,最後還是那副使耍無賴,說不答應互市,就絕不交納贖金。
見契丹人毫無談判的誠意,劉庚和馮承平也不多說了,浪費光陰。見已至午時,帶着大順的談判團告辭而出,向陸承啟匯報談判進程了。
當陸承啟聽聞契丹人想要開通互市的時候,心中默默地思索了一下:「契丹人的葫蘆里,想賣什麼藥?開通互市,他們也沒什麼好處啊!要知道,哪怕是在歷史上,契丹和宋朝也是處在貿易逆差之中,澶淵之盟得來的歲幣,轉眼間就又送回給宋朝了。而大順在我的發展下,商業不敢說超越了宋朝,大概也相差無幾了。沒有澶淵之盟的歲幣,契丹人又有什麼底氣來和我們貿易?」
不過轉念一想,陸承啟又想到了一個壞點子:「既然我大順的經濟實力最強,那就以經濟實力去碾壓他們吧!把他們的錢全都賺完,那遼國就不戰而敗了。只是遼國分崩離析之後,會給女真人崛起的機會,比契丹人更加兇殘的女真人,更是一個強大的敵人,這該怎麼辦?」
一時間,陸承啟拿不定主意,在垂拱殿之中背負着手,踱着步子走來走去。末了,才對等候多時的馮承平和劉庚說了一句:「既然那些契丹人毫無談判誠意,那就拖吧,反正朕拖得起,就不知道耶律洪基拖不拖得起了。」
不得不說,這一下真的是歪打正着。崔
第一百三十二章:談判拉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