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鈺回京當日,滿朝文武,英親王、左右相等人為首,以內憂外患、國不可一日無君為由,請柬皇上立即擇良辰吉日舉行登基大典。
雖然秦鈺尚在孝期,但如今南秦形勢緊張,便可事急從權。
秦鈺採納眾人建議,與眾人一番商議下,擇一個月後的吉日登基。
此事商定後,秦鈺看了左相一眼。
左相被秦鈺那一眼看得心驚,頓時揣摩他的意思,秦鈺在看了他一眼之後,又向後宮方向看了一眼,左相頓時意會,一咬牙,出列道,「皇上,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也不可無後。雖然先皇大喪,不宜興喜事兒,但是如今是非常時期,極其需要穩定民心,臣建議,登基之日可以同時立後。」
此言一出,群臣齊齊一怔。
英親王大驚,立即上前一步,搖頭道,「左相所言差矣,登基和立後怎可同日而語?」
&爺,本相已經說了,事宜從權。皇上如今已經到了大婚的年齡,理當隨登基之日一併立後,確定了皇后的人選,至於,行大婚之禮,可以百日孝期滿後,再舉行,利於穩定朝局和民心。」左相道。
英親王依舊搖頭,「皇上繼位是先皇旨意所封,至於皇后人選,怎麼可如此草率?本王以為,當務之急,是要先平定漠北軍情之亂,漠北安定後,南秦才安定,只要皇上登基,不立後,也能穩定住朝局。」
&爺此言才是差矣。」左相搖搖頭,「漠北軍情緊急,獨謝侯爺一人在漠北支撐,援軍還未到。此時更應該是給漠北軍營鼓舞士氣之時。至於王爺所說的草率,臣覺得可不是草率。芳華小姐隨皇上一起回京,在先皇面前也是過目了的。芳華小姐救了臨安城十幾萬百姓於水深火熱,民間百姓甚是敬仰。皇上心儀芳華小姐,芳華小姐品德兼優,堪為國母,自然可與皇上一同登基立後。」
英親王一噎。
左相又趁熱打鐵,看向右相和眾位朝臣,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左相,列為大人,你們說,本相所言,是否言之有理?」
&
眾人都互相對看,若是換做旁的女子,皇上心喜,左相一力力薦,群臣沒有不點頭得罪皇上得罪左相的道理,可是如今這女子是謝芳華,不比旁人,謝芳華可是英親王府的兒媳婦兒,是錚小王爺昔日明媒正娶的妻子,雖然是被皇上告示天下休棄,但是英親王府和錚小王爺未必是真應允了。各種內情,誰也不清楚,不好做決定。
&華小姐隨皇上回京,住在昔日太子的東宮,後又隨皇上一同乘坐玉輦前往皇陵,如此種種,可見脾性甚是相投,而芳華小姐論行論止,論身份,都足夠母儀天下。智慧更是非尋常女子能及。南秦若是得她為國母,穩定朝局,繁榮昌盛,指日可待。」左相又道。
群臣對看一眼,覺得有理,紛紛點了點頭。
左相一見有戲,又對右相說,「右相,你快些表個態度,皇上登基之日立後,是否利於朝局利於邊境利於子民?」
右相看了秦鈺一眼,見秦鈺正面色平靜地看着他,他又偷偷看向英親王,只見英親王一副無可奈何的表情,他頓時權衡利弊,頷首,「雖然王爺所言不無道理,但是左相之言也有理。此事……還需要好好斟酌。」
這一番話可謂是左右逢源。
左相頓時氣得翻了個白眼,再度懇請道,「皇上,臣以為,儘早下決定才是。也好應手準備,不至於屆時忙亂不堪。」
秦鈺一時沒說話。
眾位大人分次而立,等了片刻,有人出列,附和左相。
有一就有二,都會見風使舵,知道秦鈺的確是心儀謝芳華,否則不至於隨行共乘玉輦,不多時,便有一半朝臣附議。
另一半朝臣暫且持觀望態度,畢竟英親王府的勢力不可小視,畢竟錚小王爺如今不在京城,若是他回來,得知此事,豈不是會掀翻了京城?
過了片刻,秦鈺擺擺手,「今日眾位愛卿都累了,朕也累了,先籌備登基大典,至於封后,明日再議。」話落,站起身,「退朝吧。」
&送皇上!」群臣跪地恭送。
秦鈺出來議事殿,向自己的寢宮走去。
他剛走不遠,如意匆匆前來,迎上秦鈺,跪地見禮,「皇上,太后得知您議完事兒了,請您去
第一百一十二章請諫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