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海外喜傳豐收音
如今已經過了五月,正是大風時節,為着安全起見,三遠船來流求的次數少了,以往幾乎是每月一次,現在卻是兩個多月才來一回,也不敢大量運人,主要是送一些流求如今還不能製造的工具和必需品,比如說鹽。淡水旁邊便有淡水注入大海,故此不是合適的鹽場,雖然趙與莒將曬鹽法(注1)教給了幾個義學少年,可他們如今還無用武之地。
鄧肯罵罵咧咧地走在路上,將幾個土人趕得飛快。
因為熟悉城市建設的緣故,他如今是方有財的左膀右臂,不過淡水之人卻沒有多少瞧得起他的。無論是義學少年,還是遷來的紅襖軍工匠,都將他七分當作小丑,三分才當作工匠。便是這些土人,雖然他敢對着他們喝來罵去,實際也奈何不了他們。
有次他曾踢打某個土人,那土人雖未反抗,結果是方有財不顧他哀求,令人狠狠抽了他十鞭。這種用竹根做的鞭子的滋味,鄧肯一想起來就渾身發顫。
最讓他難過的是,那次抽他十鞭是聚攏了全體在淡水的人後當眾脫了他衣裳抽的。
「上帝啊,這些異教徒和無信仰者,他們可真野蠻……不過那次之後也有好處。」
他心裏如此想,原因很簡單,那次被扒光了抽打之後,倒有幾個土人女子見了他都拋媚眼,就是他自家那個被方有財取名為「惠妹」的土人女子,服伺他時也更加盡心盡力。
不須要自己動手幹活,做什麼事情都可以驅使別人,衣食之豐富盛過王侯——鄧肯覺得,就算回歐洲拿個伯爵和他換,他也會毫不猶豫地拒絕。
心中高興,他罵那些土人罵得更凶了。
土人們推着車,將一車車的磚石運到淡水東北方向,那裏正在大興土木,用磚和被方有財稱為「水泥」的東西建造淡水目前最大的建築。這將成為淡水鎮的糧倉,今後的收穫,全部要送入此處。
自從紅襖軍工匠被送來之後,除了部分急需的操持舊業外,其餘人無一例外全部被分組去開荒,加上附近來投的幾個土人部落,如今淡水有壯年勞力一千五百餘人,半勞力(在淡水義學中的少年)五百餘人,加上三遠船又送了五十餘頭牛、三百餘匹馬,開起田來自是極快。方有財站在淡水後的山腰下,向下俯視時臉上便忍不住掛滿了笑容。
三萬畝水田,四千畝旱田!
這若是放在兩浙路,那也是了不得的大財主,這其中,將會有一千畝是他方有財的,而且以着大郎的豪綽,見着他有如此成就,只會賞賜得更多!
三萬畝水田之中有一萬餘畝已經種上了稻子,趙與莒雖然沒有辦法弄出後世的優質雜交水稻來,卻可以將後世一些精耕細作的經驗傳給義學少年。在義學少年的指領下,選種、育苗、拋秧,不僅節約了大量勞力,而且水稻長得也遠比那些手插秧的要好。
方有財看向靠得淡水鎮最近的一塊田,那是莊戶按着舊的耕作方式種的一畝田,與按義學少年教的方式種的田相比,水稻不僅個頭要矮,結的穗也少,連色澤都要淡上一些。趙恩是極有經驗的,常在他耳邊嘮叨,說是義學少年果真得了大郎真傳,看這模樣,用這新法種的田裏稻子比老法子要多出一成來。(注2)
一萬畝水田,雖說因為是生田的緣故,比起熟田來產糧要少些,可方有財估算了,收穫之時至少可以得到三萬石糧食,這些糧已經足夠五千人吃上一年了。
三遠船再也不必自陸上運糧來,也就意味着在多風的夏季里可以減少赴流求的次數,降低遭遇風暴的機率。
不過,豐收也給方有財帶來了傷腦筋的事情,那便是糧食儲藏。原先建的倉庫明顯是不夠用了,恰好上回隨船來的義學少年帶來了水泥製法,他們找了幾名窯工,自阿茅那兒問出哪座山上有石灰石,靠着山下建起一座專燒水泥的立窯。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粘土,這二者淡水都不缺少,燒窯的柴木也多得是,按着三比一的比例,不久他們就生產出了水泥。有了這水泥,倉庫工程便迅速起來,一些築屋工匠和木匠迅速掌握了用紅磚、水泥建房的技術。
水泥的用處很快就擴展,此時還未到稻收時節,為了方便曬稻,方有財先是在淡水鎮中空闊地里用水泥砌出大約一畝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