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又如何,我們依然佔據巨大優勢,我們擁有8艘一線艦隊航空母艦和1艘訓練用航空母艦,而日本人呢?根據我們的估算,在蘇拉威西海大戰之前,他們擁有5艘航空母艦,大戰中戰沉了1艘。還剩下4艘,考慮到飛行員的訓練和日常的輪換,日本人同時能夠作戰的航空母艦應該只有3艘,就算通過某些途徑補充了1艘,也不過4艘而已。雖然,我不認為在同等實力下,我們的戰列艦分隊可以壓制日本人,但是在航空母艦方面,我認為我們還是有巨大優勢的。」西姆斯無所謂的說道。
要說蘇拉威西海大戰對於美國海軍來說有沒有正面精神加持?那是肯定有的啊,至少美國海軍認為經歷了日本陸基轟炸機部隊和艦載機部隊的反覆洗禮之後,美國海軍認為自己的艦載機防空作戰表現還是很高的。在打拉根島附近硬抗日本陸基轟炸機,然後在和日本艦載機部隊交戰的時候,用1艘半航空母艦對抗4艘日本航空母艦還反殺1艘的戰績也足夠出色了。雖然其中確實有精妙的戰術安排的緣故,但是美國人認為如果雙方在紙面實力接近的情況下交戰的話,美國航空母艦的戰鬥力應該是強於日本人的。
當然,要是仔細分析的話,這其中還是有些問題的,首先,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分隊的防空火力確實比較強,原因有二,第一個原因是本身硬件就不錯,數量巨大的防控高炮和初級的火控讓戰艦本身的防空火力非常強悍,而美國航空母艦攜帶的艦載機數量也比較多,這樣的話,至少在量方面確實夠了。第二,當時參加戰役的美國飛行員也算精銳,至少都有800小時以上的訓練時長和超過400小時的作戰經驗。這些人在現代這個時候說句精銳真不過分。
但是,如果仔細分析的話就會發現,在蘇拉威西海的連番大戰中,美國海軍艦載機部隊的表現固然可以用不錯來形容,但是同時也不能忽略德國艦載機部隊的作用,在打拉根島空戰中,德國海軍實際上分擔了接近4成的防空壓力,而在隨後對決日本航空母艦的時候,負責對海攻擊的機群6成以上都是德國艦載機部隊,於是,可以說在這次大戰結束後的首次航空母艦對攻戰中,美國海軍幾乎沒承擔對艦攻擊任務。所以,美國人確實可以說日本航空母艦在對海攻擊中的表現比較糟糕,但是你要說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對海攻擊能力比日本海軍強?呵呵,這就說不準了,反正你幾乎沒參加,誰知道呢!
怎麼說呢,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分隊有點像後世的嘴炮黨,看別人打的時候能找出一堆問題,感覺自己很強,但是等到自己上的時候,還不如別人呢!別的不說,至少日本海軍能集中4艘航空母艦,並且打出一波頗有章法的超大規模攻擊機群這本身就是本事,你讓美國海軍弄,他們未必能在實戰條件下做好!
在德國海軍的文件中,雷德爾等人就提到了,也許日本海軍艦載機部隊在戰術層面上還有很多問題,但是他們集中大量航空母艦採用多航母聯合攻擊的方式是正確的,比美國人強調單艘或者兩艘航空母艦集中力量打出一波全甲板攻擊的方式要先進不少。
所以,德國人的結論很簡單,如果雙方航空母艦數量都是2艘的話,美國人可能會佔優勢,因為美國人單艘航空母艦飛機多,而且美國人的甲板作業確實厲害,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裏整備儘可能多的飛機,而兩艘航空母艦之間的協調問題也比較好解決,所以靠着整備速度快,飛機多的優勢,美國人應該能在航空母艦對決中獲得優勢。
但是如果雙方交戰航空母艦數量上升到4艘或者更多的話,那麼情況就不一樣了,隨着航空母艦數量的增加,不同航空母艦之間的戰術協調的比重增加,而且因為全甲板攻擊的方式放飛時間太長,不同航母機群之間協調複雜度上升的因素,美國人的攻擊集群會顯得斷斷續續,有點添油戰術的意思。完全沒有日本人那種一波a過來的感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分隊的戰鬥力會弱於日本海軍。
當然,這只是定性分析,要是定量的話,那麼情況就複雜多了,畢竟攻擊效果收到各種因素影響,除了進攻方的力度之外,防禦方的防守情況也是個原因,實際上日本艦載戰鬥機部隊的戰鬥力還是很不錯的,唯一的問題是日本海軍艦載機數量偏少,導致戰鬥機數量也偏少……。而日本艦隊的防空火力則是明顯比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