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翔能想到的,相信姚秉新也能想得到,而且還會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奧妙。
幾十年的走南闖北,多年的官場歷練,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這樣的把戲是不可能瞞得住他的,可卻能不加掩飾地大加讚賞,而且還能加以引申,目的就只有一個---順勢而為,還就是要用實際行動為這次視察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從北京來到河海省,不管是為了什麼而來,卻也是不能空手而來,這點姚秉新是清楚的。發生這樣的環境污染事故,環保部也是不能袖手旁觀的,通常的作法是從專項環保經費中撥付一筆錢,表示對環境治理和事故處理的重視。這其實也是對省市類似資金配套的變相督促,環保部都有專項資金支持,省市也不能沒有經費配套,這樣就能使環境治理經費難題得到一定的緩解。至於環保部和省市政府,究竟是誰在依託誰在做這些事情,事實上並沒有什麼人關心,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慣例。
這是環保部參與不深時的解決辦法,如果遇到環保部主持處理的情況,這樣的經費撥付是與事故處理同時進行的,至少也應該是稍晚一些。作為部長親自參與處理的事故,又是國務院主管領導親自指定部長出面的事故處理,規格就有上了一個等級,不但環保部要有經費投入,必要時還可以提請國務院專項撥付資金。
可姚秉新從內心深處,卻是不願意將這些經費投入到事故救援或善後之上,起碼是不全部投入進來。環境侵害事件,就應該由危害企業或部門承擔所有的費用,由企業受到法律和經濟雙重的制裁,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陷入危害--治理,治理--危害循環往復的怪圈之中。
經費可以投入到善後和民生保障方面,這是姚秉新情感上可以接受的,可齊天翔在清河市已經明確表示,救災和民生保障資金要讓污染企業承擔,或者由省政府投入,這無疑是暗示姚秉新事故處理的一些思路和方式,也使得姚秉新試圖將經費撥付給善後工作的想法無法實施了。
現在有了這樣一個綠化和鹽鹼地治理工程,正是需要資金和政策支持的時候,將資金部分投入進來,無論是實際效果,還是宣傳效應,都具有極大的示範意義,不但緩解了姚秉新的難題,也能實實在在為地方做些事情。
而齊天翔和姚秉新的心理,李和思與龍方似乎是琢磨透了,知道兩位領導想的是什麼,又會怎麼做,提供這樣一個樣板出來,就是要讓齊天翔和姚秉新的河底市之行,既有實際意義,也為他們的視察解了難題。
彼此心照不宣,又各有所需,因此事情並沒有什麼公開提起的必要,只是在盛大的晚餐時,姚秉新似乎漫不經心地向龍方問起綠化和環境治理的經費投入情況,在得到龍方的答覆後,隨口答應部里要給與必要的經費支持。雖然只是口頭允諾,卻等於決定了方向,只需要河中市與部里相關司局落實細節了。
晚餐很隆重,也很熱烈祥和,這也是姚秉新視察幾天來,第一次與地市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共進晚餐,也等於是為視察工作結束作出的姿態或總結。
大宴會廳聚集了環保部、省、市、縣,甚至鄉村的的大小官員,很多基層幹部根本沒有機會見到省部級高官,連河中市的領導也難得見到,現在突然與這麼多的官員共處一室,緊張和拘束是難免的。儘管致辭之類的活動沒有,可姚秉新和齊天翔的逐桌敬酒環節,還是必須要有的。
齊天翔沒有這個心情,可面對姚秉新興奮快樂的神色,也不好過分駁他的面子,只能隨同着表示着自己的態度。每一桌敬酒碰杯,都會聽到無數千恩萬謝的感激和激動的語言,也要多說很多安撫和鼓勵的話語,一圈走下來,還真是覺得很累。
對於基層的幹部,齊天翔是真心愿意與他們歡聚在一起的,可卻不是這樣的場合,而應該是田間地頭,或者是工廠、集市,那樣的場合要自然一些,也能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在會場或宴會廳,是很難有真正交流的氣氛的,通常的大領導講話,小幹部傾聽,然後附和着熱烈鼓掌,根本沒有小幹部說話的機會,即使有也不敢說什麼,只能是走走過場,烘托一下氣氛。
但這樣的過程卻不能省略,姚秉新幾天的視察要有一個總結,對應對水體污染事件的幾個地市眾多的參與者,要有一個集中的感謝和表示,特別是武警消防官兵無私的奉獻,要
第三百五十九章 水落石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