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天可汗 > 第七十三章構思

第七十三章構思

    薛崇訓召見新任軍器監丞蕭旦後以四品監的職位為獎勵,明碼實價地讓他去辦兩件事:第一件相對比較容易,造出耐用而性能可靠地鐵炮,之前神機署就研製出過四門可以使用的炮,加上近期冶金技術有望提高,此事已經看得見眉目了;第二件比較難,造出無膛線火繩槍,薛崇訓畫出了原理圖,建議蕭旦用鐵皮來鍛裹槍管,但這種東西是史無前例的,薛崇訓自己也搞不太清楚,他感覺很難成功,否則也不會用四品官職來做籌碼。/www.qВ//

    蕭旦真要能讓兵器進入熱時代,封他侯薛崇訓恐怕也不會吝嗇。現在才公元八世紀初,人類的整體技術水平本來就很落後,此前連火藥都沒有正式應用,但薛崇訓搗鼓出了焦炭和水泥,竟然還有火炮,嘗試成功後給了他自信,覺得有可能在某些領域進行大|躍|進發展。

    發展技術的好處就是只需要錢和資源,不會牽扯太多,十九世紀有些用熱兵器的國家還是農奴制度也沒事,晉朝現在有一套成熟的封建制度還需要擔心什麼?相比之下,革新秩序和規則的時候薛崇訓顯得比較謹慎,眼下的科舉雖然只是改進,也不得不考慮很多。

    科舉制度薛崇訓想按照自己的意願來,但權衡之後還是決定用保守的變法規則:由大臣主張,然後皇帝予以「認可」和「支持」。

    有政治抱負和理想的讀書人會有自己對世道的理解和思路,然後通過做官來實現,就連浪漫主義的李白也有澄清宇內後功成身退的理想,只不過他實際在為政方便不擅長罷了。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國家要進行一種新政,過程是這樣的:一批有同樣想法的大臣掌握權力之後,由一個重臣提出主張進行論證,又得到了皇帝的支持,然後就開始施行。

    薛崇訓就打算這樣干,物色一個大臣來主持這場科舉革新。如此一來萬一變法不利,名義上是一部分臣子在政見上的錯誤,和大晉這個政權沒有關係,責任可以由一些大臣來扛,還有緩衝挽回的餘地;若是皇帝親自主持,一旦失敗就是晉朝廷本身不行,至少說法上是這麼回事。比如薛崇訓熟讀的《王莽傳》裏王莽稱帝後親自頒佈的一系列錯誤聖旨,導致經濟崩潰,憤怒的世人目標就直指新朝這個政權,覺得還不如劉漢。


    當今朝廷,最有分量的大臣無非就是內閣、政事堂兩個衙門的十個人,一處是薛崇訓的心腹,一處是聲望權位都足夠的兩代元老。若是政事堂六個人里選,只能是張說來主持,以前其父官位很低,張說本身就是科舉進士出身,文采和能力一流,自己還愛好寫書;內閣四人,杜暹長於打仗,文采稍遜;王昌齡好像不太支持新科舉;張九齡和蘇晉比較適合,資歷也差不多,但蘇晉有擁立首功。

    薛崇訓權衡之後,覺得讓蘇晉來主持會比較順利,他至少是一心支持薛崇訓的,不會在具體辦事的時候來回周璇,對薛崇訓實現自己的想法更有利。

    但內閣學士雖然參與軍機要務,品級卻只是五品,蘇晉也不例外。讓一個五品官來主持天下科考的革新,好像不太嚴肅。所以薛崇訓在開始正事之前要做很多準備的佈局。

    在此之前他就肯定了杜暹攻佔營州的功勞,當時的考慮不僅有東北軍事權重以及防止河北胡化,還有就是給杜暹升官奠定理論基礎。

    不久薛崇訓就下旨,讓杜暹卸任南衙十六衛名譽武官銜,晉升為從二品東宮太子少保。至於薛崇訓沒有太子那並不重要,什麼太子少保本身就是虛銜,什麼也不用乾的。什麼也不用干也不等於毫無作用,作用就是提升杜暹的品級。他一個幹着五品學士實權的官僚掛着從二品的品級,本身就是在提高內閣學士的地位。

    又有開疆闢土的功勞為理由,杜暹升級也就無可厚非了;內閣學士裏頭有個從二品的人,到時候蘇晉提出科舉變法,薛崇訓便能順理成章地將蘇晉也提到從二品,況且蘇晉本身就有擁立之功,被升為二品也沒人會非議,不然你還能說人家擁立錯了?

    薛崇訓設計好了步驟,便開始構思新科舉的框架。科舉制度通過宋明的不斷變化,是漸漸發展到成熟的,除了薛崇訓沒人能一下子憑空想出一套合理的辦法來,這個事兒還得薛崇訓自己去琢磨。

    首先是科考的內容取決於薛崇訓重視哪方面的才能,在他的想法裏,禮、謀略、科技應用三方面是最有用的,前者是奠定天地君



第七十三章構思  
西風緊推薦:  十國千嬌  大魏芳華  大明春色  
隨機推薦: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天降鬼才  我在異界有座城  鋼鐵蒸汽與火焰  真實的克蘇魯跑團遊戲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天可汗"
360搜"天可汗"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