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書友沒有註冊賬號的,麻煩費些功夫註冊一下。回秦這將近九十萬字都是免費的。希望你能註冊一下,收藏一下回秦。輕輕一個點擊,便是對回秦最大的支持。
也請大家檢查一下票倉,回秦的成功需要每一個書友的支持。希望大家支持回秦,支持扶蘇的故事更加精彩。】[bsp; 東胡人的進攻可謂兇猛,但相比戰鬥經驗總體缺乏的東胡王,匈奴的表現得更加老練。擁有完整甲冑的匈奴甲騎面對密集的箭雨並不畏懼,或輕輕巧巧縱馬側身,或舉起手中彎刀利戟撥開箭支,精銳的萬騎精銳在箭雨之中表現十分優異。
便是非冒頓率領的其餘甲騎在面對從側背襲擊而來的東胡人時也頗為出彩,前期突襲之下匈奴人的士氣很高,儘管在壞消息下有些壓抑,但爆發出來的力量依舊壓倒了東胡人的進攻。
看見進攻被壓制,律谷面無異色。因為,此刻律谷手中的實力還沒有完全投入。手中擁有至少五萬餘兵力尚未動用,雄厚的兵力讓律谷對勝利抱有信心。
將一支支騎兵分散,依靠騎軍的機動力,遠遠吊着的東胡人利用箭雨持續對匈奴人造成殺傷。
面對匈奴人「放風箏」戰法,冒頓很快便做出了應對。
對付騎兵的,最好的辦法自然只有以騎兵對騎兵。精銳的匈奴萬騎取下馬上長弓,比起一般長弓更加優異的性能讓東胡人開始吃了苦頭。身為匈奴精銳,在冒頓奉行的精兵政策下,萬騎擁有的裝備比起東胡人要好上許多。
加上匈奴人頻頻和大秦帝國作戰,儘管敗多生少但總是有不少機會獲得了大秦的精良裝備。其中,騎弓甲冑便是冒頓最大的收穫。
仰仗的騎射收到阻礙,律谷開始漸漸將手中的兵力陸續投入。使得兩側總計擁有了至少三萬人的兵力!
兩側的原先不過萬的兵力得到增加,匈奴的側翼便受到更大的威脅。
這讓只擁有四萬人兵力的冒頓感受到了危險,但這並沒有讓冒頓選擇分薄手中僅剩的萬騎精銳。而是依舊執着地選擇追向律谷的本陣。
這個時代的騎兵戰術還十分缺乏,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馬鐙、馬蹄鐵、高橋馬鞍等促使騎兵發生關鍵性轉折的東西尚未發生。因為沒有兩漢才出現的馬鐙,所以無論是匈奴的甲騎還是東胡的騎射手都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問題。
那便是馬上如何發力。
因為缺乏馬鐙,雙腳高懸馬上缺乏有力的支撐點。如此,儘管擁有十數年馬背騎乘經驗,但草原騎士在馬上戰鬥的時候不得不分出大量精力穩定在馬背之上。為了坐穩馬背,常常需要握緊韁繩,這樣就分去了騎士的一隻手。
這樣的情況下,騎射和揮砍需要面對的困難就變得相當巨大。能夠在馬背之上自由射擊和揮砍的騎士無一不是擁有海量經驗和天賦的精銳。
限於技術手段,無論是匈奴人還是東胡人。因為戰鬥技巧的匱乏,往往便是直來直往,互相對沖廝殺。而律谷能夠用手中精銳吊着甲騎來迴轉,便是僅有不多的手段。
但在東胡人中擁有精良騎射的並不多,而青銅質箭頭更是少量裝備,吊風箏的戰術並沒有維持多久便因為匈奴甲騎的突入而不得不收回。
律谷先期佔了不少便宜之後,決定發起反擊。龐大的兵力被律谷調動起來,一層又一層的東胡騎兵以氏族為單位開始集結。而首先發起反擊的便是律谷所在的本部。
三千人的騎兵沖向了如同重山一般的匈奴甲騎。赤黑交加的匈奴甲騎帶動着龐大的動能沖向東胡人的本陣。
而神色猙獰的東胡人也不甘示弱,出自東胡王族的東胡前鋒將領發出高昂的賞格,帶着一群激動無比的東胡騎士發起反衝鋒。
戰鬥在兩軍接觸一始便顯現出了差距。儘管這三千人是律谷手中的精銳,可面對訓練有素配合嚴謹的匈奴甲騎。東胡前鋒的將領悲哀地發現缺乏戰鬥經驗的精銳面對匈奴經歷過歷次戰爭的老兵差距不是一般大。
難以想像騎兵對沖時將士如何令人震撼。
人海人潮般的騎兵如同兩座大山碾壓在了一起。一條條生命在激烈的廝殺之上隨着兩軍接觸而開始消融。
相比配合嚴謹匈奴的匈奴甲騎,東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