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時候日紅票能突破五十呢……】
秦朝的體制可以說用簡潔來形容。尤其是基層,在秦朝的基層自然是縣一級。比起後世動輒一縣數千公務員,扶蘇治下以善無縣論,六曹吏不過五十止,加上各個有秩、嗇夫、三班捕頭少吏級別的人只區區不過一百人左右。也就是說,善無縣署的吏員,有編制的佐吏不過六人,少吏不過百人。其餘非正式編制在官署工作的公人如捕役、快手。這些小吏是被官署承認,約有百人,算是官署的強力機構。[bsp; 一個需要管理數萬人疆域的基層機構,只用兩百多人去管理。扶蘇不知道是該用慶幸還是該用擔心來形容。
儘管扶蘇擔心官署人手不足,可卻只能按下去。畢竟扶蘇的精力有限,徵兵募軍的工作就已經很麻煩了。其餘的再去動,就更難為人了。畢竟,官署的動作一舉一動都是萬千人矚目的。別看扶蘇一個官員都沒動,可實際上吏員們和基層里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一動這個,搞不好就能讓底下全都動了起來。
說到底,此刻,還不是扶蘇用科舉之類手段的時候。
募軍的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因為優厚的待遇,不少家中養不起的余丁便開始琢磨着主意前來應徵。前面幾天,扶蘇發動禮曹配合着軍營的募軍行動,徹徹底底地給募軍行動宣傳了起來。什麼最低的公士一年五十石糧餉,一顆首級軍功能換得的獎賞有多少多少分外優厚。又是一丁入伍,家中享受軍屬身份,妻子女免除口賦,田租降低一半。
這些屬於官署的政策在軍營之中沒有頒發,卻是官署兵曹、禮曹、軍營文職軍官一起發動起來宣佈的。
聽到這般優厚的條件,整個善無縣和郡城的男丁幾乎都動了起來。
從最初的兩千多號人一下子增加到了五千餘人。接連幾天,軍營門口都是絡繹往來,摩肩接踵。
這年頭還不是宋以後軍人卑微,在秦代武官的社會地位時不時還是超過文官的。尤其在民間,對缺少上升渠道的小老百姓而言,參軍入伍,廝殺博取軍功來光耀門楣幾乎是唯一的渠道。至於文職,大多被豪族把持小老百姓的機會實在太少了。
所以,徵兵的工作進展十分順利。整個善無縣幾萬人能聽到消息的,幾乎來了一半。
百姓對扶蘇此次徵兵的熱情超乎了扶蘇的預料,不得以,扶蘇不得不再次壓縮參軍的名額。畢竟,此次約莫有八九千餘人通過報名。在實際擇選的時候卻被卡了下去,比例被卡到五分之一的程度。也就是說,此次在善無縣的徵兵名額約莫兩千人。
在雁門其餘縣,扶蘇還有一千五百人份額徵兵過去。另外,在雲中郡,扶蘇徵兵一千五百人。在代郡,徵兵一千人。雲中郡只征一千五百實在是因為扶蘇透過雁門去遙控雲中並不夠強力,只能勉強做到政令貫徹的程度。更何況,雲中郡更多隻近乎於一個軍事邊郡的存在,人口比起雁門要少上許多。而代郡,有趙家在。扶蘇徵兵估計根本不會達到雁門這個程度。一千人,七七八八差不多了。
這麼說來,在雁門扶蘇徵兵三千五百人。在雲中、代郡徵兵兩千五百人。總計六千人的兵力加上在代郡可以直接指揮的這部分四千餘人的部隊。扶蘇直接可以控制的兵力將達到萬人。
初步,扶蘇可以估摸新兵訓練一完畢,便可以抽調到長城去了。
始皇三十七年八月三日。雁門,善無縣。
看着熱鬧的百姓目送着最後一支曲離開雁門,滿眼複雜的目光。這一支曲所屬的雲中郡防衛部隊便是雲中郡一直以來駐紮在雁門的軍隊,對於他郡的兵丁保護着雁門,雁門的百姓自然是百感交集的。可隨着這一支強兵的離開,雁門的防衛便只能在寄托在自己的子弟兵手中了。
在善無城西城,已經只餘下寥寥幾個看門的兵丁。
扶蘇不喜歡軍隊在城中駐紮,一來擾民,二來新兵看着外面的花花世界未必能耐得住寂寞。而且,扶蘇也不希望給新兵多好的壞境。多多磨礪總是好的,扶蘇費了這麼多心思給了這麼多優厚待遇,不是用來養一群大爺兵的。
六千新兵的訓練,對扶蘇而言可謂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一干帳下閒了許久的將領:期澤、慶倪、羊牟齊齊都動了起來。官署的倉曹,兵曹一幹吏目也是忙
第八十二章:練兵長城兩不誤【二更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