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蒯氏兄弟已離新野。全\本//小\說//網\那蔡德珪的大軍不日將至,我等還需早作準備。」
諸葛亮臉色平淡,望着二萬兵馬雄壯的軍勢漸漸遠離後,向身旁的劉備輕聲而道。劉備微微頷首,神色亦是淡然,仿佛並不懼怕蔡瑁的大軍,平靜答道。
「軍師所言甚是。若是此役能將蔡德珪一舉擒得,萬事濟也!」
劉備和諸葛亮在城門外相談了一陣後,便齊齊趕回城內。兩人背影,漸漸混合,融合一處,仿佛有一條龍影顯現,甚是奇異。
約過了十來日後,蔡瑁在武陵境界,領着一眾心腹將士,遙遙眺望。蔡瑁在數日前,已從回報兵士口中得知,劉備已接領旨,將二萬兵馬交予蒯氏兄弟之手。蔡瑁得知後,雖喜但卻想諸葛亮多謀,在未親眼見得這二萬兵馬回歸武陵,他絕不敢輕舉妄動。而按時日來算,蒯氏兄弟若無意外,此時應該引軍趕到武陵的境界。
蔡瑁等了許久,仍不見遠處有所動靜,心裏不由起了幾分急意。就在此時,忽然身邊有幾個將士呼叫。
「來了!!前方十里處風塵大作,定有大部兵馬行來!!!」
蔡瑁聽言臉色一凝,速速放眼望去。只見十里外風塵大作,漸漸馬蹄聲、腳步聲、兵戈震動聲,齊齊激盪而起。蔡瑁忙令周遭做好準備,提防襲擊。
不久後,一隊快騎先是快疾奔來。蔡瑁認得領兵之將,正是前年隨軍進駐新野的荊州將領其中之一。那將趕到蔡瑁面前,下馬報道,告之蔡瑁前方那部兵馬,正是蒯氏兄弟從劉備手中接領而歸的二萬大軍。
少時,風沙瀟瀟,旌旗飄揚。蒯氏兄弟下馬趕到蔡瑁面前,作揖稟告。告畢,蔡瑁朗聲大笑不止,仿佛以見到新野城被他麾下大軍吞滅,劉備被誅,諸葛亮被他所擒的景象。
這時,治中鄧義在四處張望了許久,忽然臉色一變,在蔡瑁耳邊低聲數句。蔡瑁聽畢,眉頭一皺,遂向蒯氏兄弟問道。
「兩位蒯公,為何軍中不見大公子身影?」
蒯越一聽,即向蔡瑁說出早已準備的說辭稟道。
「回稟蔡將軍。我等兄弟到新野後,曾向大耳賊問過大公子的所在。大耳賊卻說大公子從未來過新野。我等兄弟二人,派人在新野城內探尋了一番,亦無得之大公子的情報。或許大公子當真未有去新野。亦或許是大耳賊有意隱瞞,私下藏住了大公子。」
蔡瑁聽罷,冷笑一聲,心中暗付即使這劉備有心藏住那劉琦,等他麾下攻破新野城時,劉琦亦是難逃一死。
對於蔡瑁來說,劉備才是最大的威脅,只要解決了劉備,那生性孱弱的劉琦,孤掌難鳴,諒他也翻不出什麼風雨。
蔡瑁想畢,即不再都在此事上留心,命身邊心腹將士,接領蒯氏兄弟所帶二萬兵馬內的各部部署,整頓完畢,遂引着一眾兵馬趕回武陵。
劉備將二萬兵馬還予荊州,眼下新野兵力空虛,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縱使那諸葛亮有天大的能耐,手下無兵,便如同被撥去爪牙的猛虎,任人宰割。
數日後,蔡瑁假寫遺囑,宣告荊州眾官,劉表已逝世,又依照遺囑命二公子劉琮為荊州之主。時下漢壽郡治大殿內,荊州眾官一片譁然,眾人皆臉色複雜。幕官李珪忽然走出,厲聲喝道。
「自古以來,廢長立幼,必生禍事。昔年袁氏正因如此,以致被曹操剿滅,基業盡毀。當今可急發哀書至江夏,請大公子為荊州之主,就命劉皇叔一同理事。北可以敵曹操,南可以拒孫策。此乃萬全之策也。還望二公子不要因一時貪慾,以致先君基業盡毀!」
李珪此言一出,頓時殿內眾官臉色又是一陣變化。有數人慾言又止,亦想要附和,但卻見到在劉琮旁側的蔡瑁那一臉寒冽的冷笑,立馬止住念頭,不敢相視。
蔡瑁瞪大這雙目,暗暗地觀察着殿內眾人的表情,隨後一步踏出,手指李珪怒聲喝叱道。
「你何人,敢亂言以逆主公遺命!如今二公子初登大位,你便立即出言反對。李珪,你可是要造反耶!!!?」
李珪聽着蔡瑁這奸賊逆臣,竟敢反來說他造反,氣的渾身火氣頓暴,怒聲大罵道。
「蔡徳珪!!你內外朋謀,假稱遺命,廢長立幼,意欲何為,荊州無人不知!昔日你曾多番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