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各項物資也全部到齊,不單單是軍械糧草,杜睿還特意名人從肅州城頭拆來了三十門大炮,如今就只等着積雪開化,便要進兵了。
但畢竟是國喪期間,雖然說太宗授予了他便宜行事的權利,但總歸還是要有個出兵的理由才行,這個理由,自然是越充分越好,自古以來,最是叫人振奮的莫過於漢朝陳湯公然提出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於是,在杜睿也親筆炮製了一份檄文,大意如下:
其一、泉蓋蘇文弒君,又戮大臣以逞,一國之人延頸待救。
這意思就和後世的美國轟炸南聯盟,出兵伊拉克的時候,打的旗號一樣,那就是,這場戰鬥不是非正義的,我們對你這個小國家沒什麼野心,我們來為的就是解救深受暴.政壓迫的平民百姓,所以百姓不但不應該助紂為虐,還應當簞食壺漿,以迎義師的到來,當然這些都是屁話,但卻是最好拿,而且拿得牢的大旗!
其二、高句麗連兵百濟攻襲新羅,阻絕新羅入朝納貢之路,更有意其社稷。
這個也是杜睿和後世大老美學的,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就是打着保衛科威特的旗號,和伊拉剋死磕,結果打殘了伊拉克,科威特也成了他們栓在家門外的狗。
新羅怎麼樣?杜睿根本就沒有一丁點兒關心,是死是活與他何干,他還巴不得百濟能在他擺平高句麗之前,將新羅給幹掉,那樣的話,杜睿就能名正言順的將整個朝鮮半島都納入大唐的統馭之下了。
其三、不奉天朝聖諭,一意孤行。
這個理由更是屁話連篇,擺明了賊喊捉賊,明明就是侵略,卻非要粉飾的好像是自家受了天大的委屈一般,不過要是沒有這句話,可是萬萬不行的。
高句麗雖然從來就沒把大唐這個宗主國放在眼裏,但是名義上來說,兩國還是君臣的關係,舉這個旗號就是要向世人證明,如今是高句麗不聽大唐這個爹的話,打他這個做兒子的,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檄文發佈,頓時天下洶洶,那些平民百姓自然歡欣鼓舞,這段時間隨着大唐邸報的不斷宣傳,高句麗這個國家在唐人的眼中和臭狗屎沒啥兩樣了,打他自然沒什麼好說的。
但是那些當世大儒可就不一樣了,一個個如喪考妣一般,紛紛上書,要求太宗嚴懲杜睿這個不講究睦鄰友好的狂徒。
對於這些奏摺,太宗父子採取了屏蔽的策略,太宗犯了眼疾,看不了,李承乾則是因為醉心於哲學大道,沒工夫管這些小事兒!
至於杜睿,他壓根兒就沒把那些大儒的屁話但回事兒,雖然他也覺得長孫皇后的國喪期間出兵,確實不大好,但是這裏面關係着民族大義,以及華夏的根本利益,自然也就顧不上了。
出征在即,杜睿對這一戰也非常樂觀,按照他的話來說就是:天朝必勝有五,以我大擊彼小,以我順討彼逆,以我安乘彼亂,以我逸敵彼勞,以我悅當彼怨,渠憂不克邪!
當然這些都是虛的,就像是當年曹操跟袁紹在官渡火併的時候,曹操這邊郭嘉提出的什麼「十勝十敗」一樣,也很是安定了大部分人地心。
總將聞言,頓時拜服。
杜睿的信心根本上還是來自於絕對的優勢,大唐和高句麗無論從國力,還是戰爭潛力上來看,都根本不是一個檔次上的,這就好像一個小屁孩子和一個健美先生比賽亮肌肉,小孩子哼哧了半天,才擠出了一點兒疙瘩肉,健美先生,眼皮一挑,就把對方給ko了。
大唐這邊忙着準備,高句麗這邊則充滿着戰鬥前的壓抑,都在等待着戰鬥的開始。自打在安市城集結了大軍,泉蓋蘇文猶猶豫豫的老毛病又犯了,和前隋打,高句麗雖然贏了,但也是贏得僥倖,尤其是最後一次,要不是高句麗王不要臉的將自己描繪成了米.田.共一樣,裝可憐,隋煬帝又是個好大喜功,外帶喜歡表現自己仁慈的主,說不定現在高句麗已經被挫骨揚灰了。
如今的大唐顯然比前隋更加強大,面對這樣的對手,泉蓋蘇文這個高句麗版的王莽,也不由得一陣肝兒顫!
到了安市城之後,就按兵不動,只是不斷的派出哨探,探聽唐軍的情況,還在安市城中鬧出了巨大的聲勢,大概是希望用這種聲勢把唐軍給嚇走了,當然這都只是他的妄想罷了。
「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