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背靠高峽,前臨長江,三面環水,氣勢雄偉壯觀,雄踞水陸要津,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現在,漢軍的臨時總部,就設在白帝城中。
在白帝城紮下大營之後,敖烈接連發佈了兩道詔書,第一道詔書是着人運送劉備的屍體回燕京,以臣子的姿態,埋葬在劉協的墳墓旁邊。對此,關羽和張飛主動請纓接下了這個任務。敖烈心知他們二人是想送劉備最後一程,同時和過往的一切做一個告別,因此敖烈便答應了下來,准許由他們二人率領三千漢軍,帶着劉備的屍體先行返回燕京。
第二道詔書,敖烈給了劉備的兩位夫人和兒子劉禪足夠的錢財,把他們母子三人遷居到了比鄰南中的偏遠地區,讓他們安度餘生。對敖烈的這個做法,起初諸葛亮和龐統是堅決不同意的,他們認為劉禪有朝一日長大成人之後,一定會為報父仇而引起禍亂,所以主張將劉禪永遠的囚禁在燕京。可是敖烈卻沒有採納他們的建議,敖烈知道,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在歷史上,就算有諸葛亮這樣治理內政、帶兵打仗都很出色的人物來幫扶,都沒能讓劉禪完成蛻變,甚至還在蜀國被滅亡之後,還笑着享受奢華的生活,渾然不為成為亡國之君而煩憂,並且引發了一場「樂不思蜀」的典故,成為千古的笑柄,這樣沒心沒肺的人,還有什麼威脅可言?
在敖烈的堅持下,諸葛亮和龐統只好放棄了把劉禪變為籠中金絲雀的打算,順從了敖烈的決定。這兩位絕世智囊雖不像賈詡那樣圓滑,但也不似田豐那樣耿直,而且他們也相信敖烈的判斷。畢竟敖烈的識人之明可是聞名遐邇的。既然敖烈已經決定好了劉禪的歸宿,那就一定是有道理的。
在妥善處理好了劉禪母子三人的事情之後,敖烈把士燮請到了自己的大營中,和他進行了一番長談,勸導他重新歸入大漢的版圖。士燮雖然對敖烈沒有斬殺士壹和吳巨之事感恩在心。但卻並沒有立刻答應敖烈的要求,而是表示需要經過考慮,才能給出答覆。士燮的態度,是敖烈意料之中的事。交州偏遠,消息閉塞,士燮已經被劉備矇騙了一次。是不會再輕易相信其他人的,所以敖烈也沒有逼迫士燮,而是給了士燮足夠的時間,讓他慢慢去考慮。
這一考慮,就是二十多天的時間,士燮依舊沒有做出明確的答覆。最終打破僵局的。是劉陶的到來。劉陶是士燮的授業恩師,深得士燮的尊敬。在劉陶到來之後,他與士燮師徒二人關起門來,在營帳中推心置腹的交談了兩個多時辰。沒有人知道他們究竟談了些什麼,只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在經過這番長談之後,士燮率領部下的八萬多交州軍。當着所有漢軍將士的面,向敖烈投誠,並宣佈交州從此重歸大漢。
在士燮率部投誠之後,敖烈當即任命士燮繼續擔任交州牧之職,成為北漢開國以來的第一任交州牧。為了加強交州軍的戰鬥力,填補交州將領武力不強的缺陷,敖烈特意從蜀中降將中,挑選出來十二名戰將,一併交給了士燮,以便輔助他更好地震懾交州境內的那些異族。張嶷、張翼這兩員蜀中名將均在此列。在劉備臨死之前的勸慰下。這些蜀中將士們,已經打消了對漢軍的牴觸心理,正式投效到了敖烈的麾下,甘心任其驅馳。
三日之後,士燮率部離開了白帝城。踏上了返回交州的歸途。和來時一樣,士燮的職位沒有任何變化,但是他的軍中的旗幟,卻已經全部易幟,從原來舊有的交州地方軍旗幟,變成了北漢的五爪金龍大旗。至此,交州在歷經和朝廷的數十年脫離之後,重新回歸了大漢的版圖。
士燮走了,劉陶卻被留了下來。和劉陶一起留下來的,還有與他一同趕來的徐庶。徐庶是敖烈特意召喚來的,因為敖烈準備讓他接替諸葛亮現在的位置,來執掌益州,而劉陶,將以徐庶副手的身份,留在益州,幫助徐庶一同治理益州。目前益州已經平定,劉備在臨死前的悔悟,讓蜀中將士們的排外之心大部都消散於無形,因此諸葛亮已經沒有必要在繼續留在益州了,剩下的事,以徐庶的才能,便已經足夠了。更何況還有劉陶和一班蜀中文武官員的真心輔佐,蜀中被打理成井井有條的狀態,已是指日可待,勿須敖烈在多費心神了。
相比蜀中的平靜而言,冀州依舊面臨着曹操的威脅,把諸葛亮調回冀州去厲兵秣馬,為敖烈下一次征討曹操做好準備,無疑比把他留在益州,更能體現
第四百五十九章 交州歸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