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中路軍大捷,看似好事,其實未必是好事。中路軍人少,這次勝利了,其實也打廢了,損失慘重,若是沒有援軍及時補給,根本難以繼續擴大戰果的可能。」
「除非從襄陽派出援軍,只是我不會派出援軍。這一次北伐,只是為了試探金軍實力,只是為了練兵,而沒有一戰滅殺金軍的準備。沒有希望,卻勉強,只會吃大虧!」
「而中路軍大勝,洛水大捷,帶來的不僅是勝利,更是攀比。畢竟同樣為武將,哪一個沒有攀比心,東西兩路軍統帥必然積極求戰,以便獲得同樣戰績,這樣面子上才好看。」
「只是戰爭本身,來不得一絲急躁,一旦急躁了,一旦急於求勝,必然會露出破綻,那時可能大敗!」
趙朴絮絮叨叨,自言自語的說着。
趙朴不是一個優秀的將領,臨陣指揮,臨陣應變能力太差,但是紙上談兵能力卻很強,對於整體戰局分析,還是比較到位的。
只是開啟北伐容易,以何種方式結束北伐,卻有些茫然。
戰鬥打到了現在,宋軍取得了很多勝利,但是暴露出來的問題也不少。
戰局變化莫測,遠遠不是他這個遠在千里之外,不知具體情形的皇帝可干擾的。
他只能是不斷運送糧草,保證前線將士後勤穩定,只能是不斷信任前線將士,至於戰果如何,那就靠老天爺保佑吧!
「陛下,秋闈到了,明天是殿試!」
「對了,又是殿試!」這時,趙朴才想起。明天是殿試。
殿試,為宋(金)、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之一。又稱:「御試」、廷試」、「廷對」,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目的是對會試合格區別等第。殿試為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則天創製,但尚未成定製。宋代始為常制。明清殿試後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通稱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一名通稱傳臚;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而殿試的成績好壞。全靠皇帝的評價,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
一想到前世高考苦巴巴的樣子,趙朴心中就發樂。
前世時。高考被虐待,如今當了皇帝,總算是可以虐待人了。
「月兒,題目該定為什麼?」趙朴問道,這些天忙着處理軍務,忙着前線事宜,根本無暇顧忌科舉這點小事。
王舞月若是不提。他險些忘記了。
「若是沒有,這本書可以作參考?」說着,王舞月起身從書架上,取過一本書遞了過去。
趙朴接過書。仔細反抗了起來,這本書上寫着宋朝建國以來,歷年殿試的題目,可以作為參考選項。
忽然間,趙朴的眼神,停留在一頁上,上面寫道:
傳言,孔子將自己的幾個弟子叫到了身旁,指着一個裝水的陶器說道,每一個人都有其特殊的用途,就好比是這裝水的器物一樣,它的作用就是用來裝水。
這個時候,就有弟子紛紛上來向老師孔子求問自己是一個什麼器。孔子微笑着一一給他們點了出來,其中最受孔子器重的弟子子貢,被孔子比喻成了瑚璉。這瑚璉乃是上古時期,宗廟當中盛放黍稷的祭器,由此可見,孔子對子貢的評價之高,將他比喻成為瑚璉,意思就是子貢有安邦治國的才能。
但是,受到如此高評價的子貢卻是皺着眉頭,斗膽問了孔子道:「請問老師是什麼器?」
孔子微笑着搖了搖頭,口中輕聲吐出了四個字:「君子不器!」
子貢方才恍然大悟,老師所言,尋常之人為器,就好像是那些器皿一樣,只有固定的作用,而真正的君子,卻是要多才多藝,不能夠像「器」一樣只有固定的作用。
子貢將自己所悟到的說了出來,其他的弟子也恍然大悟,紛紛稱讚子貢的悟性了得。但是,孔子卻還是嘆息了一聲,不再言語了。
「君子不器,就是它了!」
最後,趙朴決定了殿試題目。
…………
又是一個夜晚,這樣的晚上不知多少次了!
只要有時間,王舞月就會陪着這位皇上趙朴批閱奏章,或是查詢一些書籍。
趙朴已經批閱完了奏章,沒有心情休息,也沒有去翻
第371章春風沉醉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