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話怎樣說,新軍還是迅速做好了對日作戰的準備,包括陸軍的整編,各種武器的配備,甚至空軍的調動。海軍艦隊的煤炭炮彈補給等,奉天參謀部制定出詳細完整的作戰方案,只用了三天時間,是在早就有計劃上加以修改。
參謀部的方案有三套,第一,以海軍為重點,將海參崴的海軍艦隊主力派遣出去,偷襲日本的北部漫長的海岸線。進行經濟破壞,軍事打擊。目標是將日本的沿海重要城市,如松江,鳥取,新瀉,福田等肆意地破壞。從而吸引日本海陸軍的注意力,創造新的戰機。而陸軍主力則東進韓國,尋找機遇殲滅日本的陸軍部隊。戰爭的目的是,殲滅日軍陸軍主力或其一部於韓國。
第二方案是,海軍基地完全防禦,留至最少的兵力,只要堅守住海參崴即可。傾注陸軍力量,在韓國的東部,圍殲日軍。因為製造事端,出漢城直撲釜山港口等,迫使日本軍隊沒有在韓國的任何迴旋餘地,從而形成決戰的局面,將日本陸軍主力全部殲滅。之後,控制整個韓國,等待海軍艦隊的發展,徐圖日本列島的本土。
第三,在韓國境內殲滅日本陸軍主力,然後,海軍艦隊伺機出動,運輸陸軍精銳。突擊日本的對馬和九州島,取得對整個日本的軍事勝局。在適當的時機,進攻四國和本州島嶼,攻佔東京,活捉日本天皇,將日本徹底佔領並征服之。
按說,這些方案的特點很明顯,有些自大了。栗雲龍和政委等人帶領軍團部軍官,又招集了師團級別軍官,確定,根據日本政府的反應,再做出最佳的出擊步驟。
在對日戰爭這件事情上,政委有不同意見,他認為,目前的準備還不充分,無論海軍還是陸軍,都沒有輕而易舉擊敗日軍的把握,特別是在敵人熟悉韓國東部情況,又得到了韓國軍隊支持的條件下,中國新軍最大的危險是,對日本軍隊和地理環境的陌生。另外,海軍實力相差懸殊,根據當時的噸位對比,中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只有二十四艘軍艦,官兵的海戰技術和熟練程度都很有限,戰鬥力尚未完全形成。日本聯合艦隊的總體實力非常強大。是中國海軍的六倍以上。王梁情報局長很快就提供了作戰的基本情況,因為,派遣到日本進行間諜活動還是比較容易的,目前,新軍已經訓練並且派遣了一百多名中國間諜潛伏進入日本進行特工活動,最長的工作時間已經一年半了,初步掌握了一些情況。於是,在政委和栗雲龍的面前就擺開了一副日本戰力的綜合簡易圖表,其中顯示:
1.一九零三年,日本總人口約4400萬。戰時可動員200餘萬後備兵員。在機構的設置上,日本有以天皇為核心的大本營,有參謀本部,有軍部,有陸軍省和海軍省,體系完備充實。軍官的選拔機製成熟。軍令暢通無阻。
2.陸軍總兵力約37.5萬人,其中25萬人可用於日本列島以外作戰。一共擁有大約1100門炮,火炮中37為山炮,適於韓國南部大平原河網稠密兼多丘陵地帶戰場的地形特點。機槍147挺。
3.海軍是日本建軍的重點。當時,日本海軍有戰艦約80艘(26萬多噸),多數是在英國建造的新型艦隻,性能良好,規格統一。
4,日軍兵役制度比較嚴密,後備力量動員準備的程度較高。官兵受軍國主義、沙文主義和「武士道」的毒害甚深。
5,陸軍以師為最大的戰術單位,一般由2個旅,加上騎兵團和炮團等單位組成。戰時兩三個師編為1個軍。一個軍的總兵力基數為三萬,最高可達六萬。
6,全軍有統一的作戰思想,基本上是德國名將毛奇的理論。核心是強調進攻;進攻的主要樣式是翼側迂迴,力避正面進攻,以減少傷亡。對刺刀白刃戰並不完全排斥,但更加重視火力,特別是交叉火力。衝擊前通常要進行火力準備。步兵基本的戰鬥隊形是散兵線。日軍不少軍官曾到德國留學。部隊和院校也僱請了許多德國教官,按德軍條令進行訓練。
7,日軍在韓國方面的統帥大山岩大將,目前已經晉封為元帥,是毛奇的信徒。曾經歷過普法戰爭,在普軍中親自觀察毛奇軍事思想的運用。他的戰術指揮藝術比較成熟高明。
8,日本海軍的作戰思想,同陸軍一樣強調進攻。「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大將曾在英國學習。他積極求戰,但重視準備,行動謹慎而詭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