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和談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在九省通衢的武一場同樣如火如荼的運動也在展開。
「新文化運動」,這是報紙上的標題,很好的說明了這場運動的本質,那就是改造舊文化,塑造新文化。
具體來說,就是廢除文言文,推廣白話文,而且改舊式的豎版印刷為新式的橫版印刷,並全面推廣標點符號,以及一種全新的「漢語拼音」,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破除陋習的內容,比如說廢除纏足,宣傳禁煙,全民衛生運動,掃除文盲等等。
清朝末年,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經進行了幾十年,現在,是該做個總結的時候了。
這場新文化運動的起人和倡導仍是那位引領時代潮流的趙總司令,只不過這一次他沒有再親自衝鋒陷陣,而是在親手點燃了這把大火之後就躲到了幕後,操縱一家新成立的報社,將這場文化改造的觸手伸向社會每一個角落。
這家報社就是「先鋒報館」,行的報紙叫做《先鋒日報》,負責人是詹大悲,湖北春人,字質存,是個年僅二十一歲的青年,雖然沒人知道趙總司令為何如此重用這個年輕人,但很顯然的一個事實是,這位詹主筆沒有辜負重託,在短短几天裏就將第一份純白話文的報紙印刷了出來,並很快銷售一空,新文化運動的第一槍就此打響。
讓人頗感興趣的是,第一期的《先鋒日報》上刊載了一篇未署名的短篇白話文小說,叫《阿q正傳》,以講故事地形式諷刺了那些遊手好閒的遊民,在某些方面揭露了革命軍中良莠不齊的現狀,這篇故事在遺老遺少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共鳴,他們藉此攻擊革命軍隊,污衊其為「痞子軍」、「無賴軍」,這當然引起了反擊,過了幾天,《先鋒日報》又出現了一篇新地短篇小說,叫《孔乙己》,也同樣以辛辣地筆鋒諷刺了那幫以「名士」、「聖人門徒」自居的遺老遺少,這一下就捅了馬蜂窩,遺老遺少和新青年紛紛在報紙上表見解,反對的、支持的戰成一團,難分難解,使得新文化運動一開始,就以其強烈的火藥味迅蔓延到全國。
新舊兩種文化激烈地碰撞在一起,各種理論學說紛紛出籠,街頭的「文明戲」每天都在上演,就在人們目不暇接地時候,共和軍總司令趙北卻已經轉移陣地,回到了軍事上,干回他的老本行去了。
經過參謀部全體軍官的努力,共和軍的整編已經基本完成,五個步兵師取得了番號,補充了裝備,一個獨立騎兵旅也組建完成,雖然步槍是萬國造,火炮不足,戰馬也多是南方的小矮馬,但部隊士氣高漲,而且由於清除了那些混進革命隊伍的渣滓,部隊變得更有革命性了,在這些部隊裏,每一個連都有兩名時政宣講員,他們在宣講革命道理和時政地同時,也負責對官兵進行文化輔導,按照每天學習五個漢字的度掃除文盲。
後勤方面,漢陽兵工廠得到了充足地資金保障,得以擴大生產,再加上推行了新的計件工資制度以及學徒制度,使得工作效率提高,不僅使步槍地產量恢復到了戰前水平,每日可造「漢陽造」步槍四十杆,而且也重新開啟了炮彈生產車間,共和軍的炮兵部隊不必再為炮彈地來源愁了,由於從外國走私商手裏取得了優質鋼管,重型迫擊炮也提高了產量,不僅可以保證共和軍的供應,而且已開始向河南的奮進會武裝少量提供了。
兵強馬壯之後。共和軍地海軍部隊就起了一場小型地兩棲登6戰。趁着大霧瀰漫地天氣。掩護6軍一個旅和兩個特戰營攻佔了入川門戶+門。將四川總督趙爾巽佈置地兩個炮台全部拿下。控制了這一險要地段。入川地門戶已經敞開。只要總司令願意。共和軍隨時都可以向四川動進攻。
整個四川頓時一片雞飛狗跳。趙爾巽慌忙召集軍隊。試圖奪回夔門。但數次強攻均以慘敗收場。共和軍則乘勝追擊。擴大戰果。前鋒部隊已推進至奉節一線。川鄂大戰幾有一觸即之勢。使得全國注意力轉到四川。面對列強地質問、袁世凱地擔憂。以及南方革命勢力地試探通電。趙北拍通電。宣佈此次軍事行動是為策應南北和談。只要偽清總督趙爾巽宣佈支持和談。共和軍立即停止進攻。
自從袁世凱「兵諫」之後。偽清四川總督趙爾巽地立場一直在搖擺不定。雖然沒有派兵向外省地革命力量動進攻。但是卻拍通電。揚言東征。同時與立場頑固地雲貴總
第121章 穩坐釣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