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內容開始&; 陸羽少年時候讀神鵰俠侶,每每讀到劍魔獨孤求敗埋劍之地寫的那段話,便覺慷慨激昂,心生嚮往。
獨孤求敗在劍冢裏面埋了四把劍,每把劍下面都有一句話。
利劍。
「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紫薇軟劍。
「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悔恨無已,乃棄之深谷。」
玄鐵重劍。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木劍。
「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這四把劍和四句話,其實闡述的是武學的道理。
第一重,利劍。
武者剛剛入門,以精妙招式配合寶劍之利,正符合少年的銳氣,這種層次的高手,可稱雄一地。
第二重,軟劍。
軟劍輕便,速度便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到了這種層次,已經不需要仰仗招式和兵器鋒銳,一個快字,便能縱橫四方。
只是劍快了,就容易收不住。
所以獨孤求敗才誤傷了義士,是故棄之不用。
第三重,重劍。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到了這種層次,便已經化繁為簡,不再劍走偏鋒,而是磨練自身,走堂堂正正碾壓的王道。
重劍勝過快劍,是以慢打快,以王道碾壓詭道,很好理解。
難以理解的是第四重,草木之劍。
草木可以為劍,已經顛覆許多人認知。
而以草木做的劍,又如何能夠勝過玄鐵重劍呢?
關於如何用木劍勝過重劍,曾經引發了楊過如下思考。
「玄鐵劍重近七十斤,這柄輕飄飄的木劍要能以輕制重,只有兩途:一是劍法精奧,以快打慢一是內力充沛,恃強克弱。」
以國術裏面的武學境界來劃分的話,那時候的楊過,不過是後天巔峰的武者,連先天的門檻都沒有踏進去,他那時候的理解,自然是錯誤的。
草木之劍,能勝過玄鐵重劍這種神兵,靠得可不是劍法精妙亦或是內力充沛。
而是靠意境。
多年後,楊過經歷過和姑姑的十六年別離,破而後立,成了先天高手,終成一代宗師,那時候的他,已經棄玄鐵重劍不用,方才明白獨孤求敗寫在劍冢裏面最後一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真正的高手,靠得哪裏是什麼招式精妙亦或是力量雄渾。
招式再精妙,都能被破解。
力量再雄渾,也有極限。
靠的是唯有一個「意」字。
也正是明白了這點,楊過將最契合他的「意」,融入自己的武道裏面,才創出了天下第一掌法「黯然**掌」,終成一代神鵰大俠。
神鵰裏面的武學境界劃分大抵都是虛構,譬如真氣內力之類能量體,就缺乏存在的理論基礎。
現實裏面,唯有勁。
但金庸著書,讀遍了道家典籍,闡述的武學道理,倒不全是空穴來風。
而這個「意」字,陸羽早就在摸索。
所以他方才用一記手刀,斬掉了北辰憲的腦袋,說起來很玄幻,其實並不奇怪。
因為他的心和意,早就合為一體,方才那一刀,心力勃發,看起來輕飄飄,體內的先天罡勁,卻已經破體而發,化為刀氣,直接斬斷了北辰憲的腦袋。
日本武者雖說也有自己的傳承,不過他們更重視實戰,重視招式,對於「意」和「道」的探索,跟華夏比起來,差距就太大了。
這種差距,在明勁領域看不出來,暗勁領域看不出來,但到了化勁,及至於後面的丹勁和聖人境,差距就很明顯了。
就好像同樣是化勁領域的武者,陸羽就能自有運用「意」,也開始漸漸探索和歸納自己的「道」,而北辰憲等三人,別說「道」了,便是連「意」的門檻都沒什麼踏進去了。
所以陸羽手刀斬掉北辰憲的頭顱,對於還活着的北辰豐和北辰剛兩人來說,很玄幻,他們無法理解,所以產生了恐懼。
這種他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