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問道(三)
成功進入汴梁,的確可喜可賀。然而此刻國庫和私庫都窮得連耗子都要搬家,也是不爭的事實。偏偏大夥到汴梁來還想重建秩序,還想做一個正經的朝廷,而不是一夥過路的蟊賊。不能像契丹大王耶律德光那樣,撈一把就跑!
「啟稟主公,史將軍已經殺到了大寧宮外。他派人回來請主公親自跨馬入城,給賊人最後一擊!」正在大夥愁眉不展的當口,樞密副使,兵部尚書郭威大步走上樓車,衝着劉知遠躬身發出邀請。
作為漢帝劉知遠的絕對心腹,此番攻擊汴梁的實際總指揮,他深知自家主公長着一顆不甘老去的心臟。所以在確保守軍已經徹底失去了抵抗能力之後,特地以先鋒官史弘肇的名義,邀請大漢天子親臨最前線。
那劉知遠聞聽,果然立刻將心中的所有憂患丟在了九霄雲外。單手一撩披風,大步走向樓梯。一邊走,一邊大聲吩咐,「來人,給老夫備馬抬刀。老夫要親手拿下皇城,以報答當年大晉高祖知遇之恩。」
「是!」樓車下的御林軍齊聲答應着,替劉知遠取來兵器和戰馬。一眾文武群臣,也紛紛跳上坐騎,跟在了大漢天子的御駕之後。君臣三十餘人在數百名御林軍的重重保護之下,沿着剛剛放下的吊橋沖入汴梁城。所過之處,歡呼聲不絕於耳,「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無論是郭威和史弘肇兩人麾下的漢軍精銳,還是臨陣「舉義」的梁軍兵卒,都主動讓開一條道路,望着金黃色大纛下的那個身影,滿臉崇拜。
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中,劉知遠左顧右盼,意氣風發。從一介大頭兵走上皇位,古往今來有幾個英雄可以跟他比肩?而若論得國之正,能排在他前面的更是找不到第二人。
漢高祖是靠撕毀合約,偷襲了項羽。唐高祖原本是大隋的臣子,起兵時又勾結過突厥。唯獨他,靠得是驅逐契丹,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之大功。即便千載之後,修史者寫到此節,也得停下筆來,響亮地說一聲佩服!
此時此刻,跟在劉知遠身側,楊邠、蘇逢吉、王章、郭威等人,也都是心潮澎湃。他們成功了,從此之後全都是開國功臣,個個能夠留名史冊。他們不再是被人呼來斥去的管賬小吏楊某,落魄書生蘇某,衙門孔目王某,大頭兵郭家雀兒,相反,日後有人提起他們當年的寒微,臉上非但不會再有什麼輕賤之色,只會高高地挑起大拇指,感慨一句,「英雄莫問出身!」
汴梁城內,寧死也要給契丹人當鷹犬的敗類,原本就不多。在漢軍強大的兵威面前,更沒人真心愿意替早已「轉進」到欒城的耶律德光「死節」。因此,君臣眾人,在沿途中根本沒有遇到任何突發危險,一路順順噹噹地就走到了大寧宮前。
大寧宮最初乃為後梁開國皇帝朱溫所建,後唐、後晉的歷任皇帝又幾度加固拓寬。此刻已經變作一個方圓五里多的城中之城。非但敵樓、馬臉、瓮城、箭垛等防禦設施一樣不缺,城頭之上,還有大量的釘拍、床弩、油桶、滾木等守城利器。正常情況下,進攻方不付出上萬條生命為代價,根本甭想再向內前進半尺。
然而,自當年後梁覆滅那一刻起,大寧宮的防禦設施和守城利器,就未曾一次派上過用場。這回,情況也是一樣。當劉知遠的帝王大纛出現在宮門口,裏邊的傀儡皇帝李從益立刻就明白自己已經無力回天。當即,就命令心腹太監主動豎起了降旗。
劉知遠見此,也不過分逼迫。擺手命令史弘肇停止攻城,全軍將士在距離城牆五十步之外列陣等待。大約等了半刻鐘後,大寧宮的正門「轟隆隆」地被太監們從內部打開。傀儡皇帝李從益,自己反捆了手臂,將還沒怎麼用過的一干印信掛在脖子上,帶着十幾名妃子,跪地恭迎。
「你也配做明宗陛下之子?」見李從益趴在地上,屁股朝天的模樣,劉知遠瞬間就想起了當年自己的老上司李嗣源。
當年,唐明宗李嗣源是何等的英武?帶領五百猛士打遍天下無敵手。戰潞城,戰袞州,戰汴梁。生擒過燕王劉守光,嚇跑過百戰老將葛從周。滅梁之戰,更是作為先鋒一路攻城拔寨,最後把個後梁皇帝朱友貞嚇得不敢迎戰,硬生生躲在皇宮裏抹脖子自殺了賬。
第一章問道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