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陽並不否認自己曾經行過醫,似乎口碑還算不錯,但是他堅持自己不通醫術。
「醫術是可以通於神聖的,我最多也就是照方抓藥的小醫匠罷了。」何紹陽如是說。
徐小樂才不管那麼多,有本事就要學,哪怕你自貶成庸醫無雙,該學還是要學。
這股痴勁或許會惹人笑話,卻讓何紹陽頗為感動。他就說:「別的其實我也教不了你什麼。外科諸術其實就是裁縫、木匠的活計,你憑着這股痴勁,自己也能鑽研出來。我便教你祝由禁咒吧。」
北宋熙寧時候,醫學分為十三科,後來元豐改制為九科。到了蒙元,仍舊改回十三科,並且明文規定:起碼精通一科,方能行醫。
國朝沿襲宋元舊制,太醫院設三十科,只是名目上略有變化,內核都是一樣。這十三科便是:大方脈、小方脈、婦人、瘡瘍、針灸、眼科、口齒、咽喉、接骨、傷寒、金鏃、按摩、祝由。
大方脈就是最常見的醫館大夫,給成年人號脈開方。小方脈是專治小兒,又稱兒科。婦人自然是婦產科了,只是其中產科分包給了穩婆。又因為醫生罕有女子,所以婦科就很尷尬了。
至於後面的瘡瘍、五官、骨科、金鏃、按摩,或有專門醫館,或是索性由剃頭待詔兼職,江湖地位頗低,有時候甚至還不如婦科醫生地位高。
至於傷寒,在宋朝屬於風科。在如今則因為宋元大醫家們奉張仲景的《傷寒》為經典,尤其是在張元素、李東垣、朱丹溪之後,已經與大方脈融為一體了。
這十二科不管地位高低,都還是純正的「醫」。
祝由可就有些難說了。
照扁鵲的說法:信巫不信醫的人,他是拒絕治療的。
可祝由偏偏就是遊走於醫與巫之間,有醫生一口咬定這屬於「醫」,也有醫生信誓旦旦說那是「巫」。
徐小樂聽了之後十分糾結,道:「我見過書上說的禁咒治病,但真假可就分不清啦。若要說經脈穴位,雖然看不見,可我通過導引練功、扎針按摩,還是能有感覺。祝由的醫理何在呢?」
我要是去做個巫師神漢,嫂子會打死我的吧!
徐小樂想想就不敢學。
何紹陽微微想了想:「你相信情志致病麼?」
徐小樂爽快道:「那當然信啦。《黃帝內經》裏寫得明明白白,朱丹溪也說五志過則生火。情志影響身體,豈不是很正常的事麼?」他自己就單靠情志法治好了張大耳他爹,怎麼會不信。
何紹陽搖頭道:「你這不是相信,只是知道。別聽前人怎麼說,你可有體悟麼?」
徐小樂暗道:這何大叔倒是跟師叔祖一樣,將「體悟」二字看得很重。他想了想道:「嫂子凶我的時候,我都是先有畏懼之心,然後才感覺到腎經麻、涼,從命門直衝百會。心在身之前,可見五志是能影響身體的。」
何紹陽道:「這就是了,可見你是有體悟的。那麼,五志又是什麼?」這回他知道徐小樂回答不上,直接道:「五志皆是神所化生。這神就如同『熱』,你雖然看不見,卻能感覺得到。譬如那個盛藥的湯碗,看上去和普通湯碗無異,但它還是熱的。」
徐小樂微微點頭:「雖不可見,卻任可驗。」
何紹陽道:「人與天地萬物皆有神,神強則壯,弱則病,散則亡。若是你敏銳到了極致,凡人的神強神弱,雖然看不見,卻也跟靠近冰窖、暖爐一樣,立刻就能感知得到。用自己的神,乃至於借天地山川之神,治癒、安撫、激昂他人的神,這就是祝由。『祝』本來就是向上天尊神進呈禱言的人,比如今人所謂的『廟祝』、『祝賀』『祝福』之本意。」
徐小樂記當然都能記下來,可還是道:「這不還是近於巫術麼?」
何紹陽無奈笑道:「就因為過於玄妙了麼?」
徐小樂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
何紹陽道:「所以說醫術是通於神聖的,等你到了那個境界,放眼看去不過如此,自然不覺得高深玄妙。如今你雖然神壯,終究沒有長成,也沒有壯到可以觀神望氣的程度,學祝由倒是只能從醫術入手。」
徐小樂暗道:原來剛才說的還是艱深學問,我且先把醫
120、祝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