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噶爾欽陵父子退兵之後,李顯統率大軍緩緩前進,收復了之前被吐蕃佔領的所有城池,與此同時他也得到了一個好消息,安西四鎮的吐蕃殘餘力量和各部族紛紛投降,安西四鎮全部光復!
不過這一點對於李顯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麼驚喜,畢竟吐蕃主力被趕跑了,留下的將士根本都不足一萬人,而且還都是老弱病殘,根本無法面對得勝之後的大唐雄師,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投降自然是選之路。
雖然如此,這對於大唐來說也的確算是一個好消息,畢竟在經過一年多的淪陷之後,安西四鎮又重新回到了大唐的懷抱,這無論是對於經濟還是政治,影響都是十分深遠的,意義都是十分重大的。雖然這樣的功勞被左衛將軍,隴右道大總管,兼鎮撫大使,檢校安西都護府都督黑齒常之輕易得到,不過鑑於黑齒常之是大唐名將,就算沒有王方翼在烏海大破麴莽布支一事,憑他的才能最終也能取得勝利,再加上本人性情又是十分剛直,所以李顯倒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舒服。
而隨後不久,各路大軍得勝的消息也不斷的傳來。
先是唐休璟成功挫敗了突厥對涼州的進犯,並且取得了斬五千餘級的戰績,迫使突厥大軍退走,然而由於涼州地理位置重要,並不敢乘勝追擊,只是安心在那裏進行鎮守,這也導致這場戰爭他所立的功勞在諸路大軍之中竟然是最少的。
然而唐休璟卻也沒在意這些,其實對於唐休璟來說,這一站只要能夠打敗吐蕃和突厥的聯手,保住大唐西部邊境,無論是誰立功勞都無所謂,更何況他也知道,如果自己立的功勞夠多夠大的時候,一定會引起武后的嫉恨,雖然他並不在乎這些,可畢竟會給李顯帶來不小的麻煩,反而不如這樣不顯山不露水的,雖然所立功勞不大,可是畢竟也有勝績,怎麼也會獲得一定的封賞,而這樣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反而意義更加重大。
而除了李顯和黑齒常之這兩路大軍之外,河東道行軍大總管,兼鎮撫大使,檢校單于都護府大都督裴行儉和右武衛員外將軍,河東道行軍副總管程務挺所統率的這一支大軍也同樣取得了耀眼的戰績!
裴行儉在奉命率軍前去討伐突厥的時候,對高宗提出建議,如今突厥重兵駐守,想要正面擊敗並不容易,正好現在波斯王卑路斯死了,其子泥涅師由於之前被作為人質一直留在長安,不如由朝廷下一道詔書,派遣使者送泥涅師回波斯繼承王位,然後他再想辦法招募兵士,從背後襲擊突厥,就能輕易捉住造反的領,平定突厥的叛亂。
高宗聞言很是高興,就下令讓裴行儉帶上詔書護送波斯王,並任波斯都督府安撫大使,武后又乘機上書,請求拜程務挺為河東道行軍大總管,從正面牽制突厥的軍隊,高宗沒有理由拒絕,只好同意,但是只同意授予河東道行軍總管之職,大總管一職仍由裴行儉兼任,又讓裴行儉都督河東道諸軍事,擁有調兵之權。
裴行儉在受命之後,只帶了上百隨從,便護着泥涅師一路向西而去,由於他是以大的使者的身份前去,再加上帶的兵也不多,更兼都是繞道而行,這一路上倒也沒有遇到什麼阻力,輕鬆的繞到了突厥的背後。
其實突厥的阿史那奉職和鎮守安西四鎮的吐蕃將領麴莽布支卻是知道裴行儉這一支隊伍的行程的,不過一方面由於主要集中力量對付程務挺,另一方面見裴行儉人數既少,走的也都是商旅之道,根本沒有多大的威脅,所以並不怎麼放在心上。
後來裴行儉一行到了西州,又從當地招募了千餘才智出眾之士繼續向西走,並且製造輿論說:「天氣太過炎熱,無法繼續前行,待得挨到秋高氣爽之時再行出也不遲。」
阿史那奉職在得到這個情報後,對此並不以為意,失去了對裴行儉的防備。
後來麴莽布支率軍征討烏海,戰敗,安西四鎮的吐蕃守軍雖然也都在,然而卻是人心惶惶,根本顧不得裴行儉這一行人,裴行儉知道安西四鎮自有黑齒常之來收拾殘局,自己根本不用去管,然而卻從中爭取了當地一些酋長的支持,他邀約大唐與突厥邊境的一些心向大唐的酋長,以打獵的名義召集了萬餘人,來到阿史那奉職營外,從背後襲擊了阿史那奉職的營寨,將阿史那奉職生擒,又將阿史那奉職的令箭傳遞出去,令各部酋長前來為阿史那奉職祈命,並且乘機將這些酋長們關押起來,之後又命
第一百四十三章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