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立國百餘年,終在泰昌年間,啟昌平盛世。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泰昌帝,諱劉杓,音同「標」,小字玉衡,取杓之意,北斗七星柄部三星中,玉衡之名。
泰昌帝在位三十二年,勵精圖治,重視改革,在位期間致力於革除大魏建國百年後所累計的各項朝廷弊病,剪除了權貴蔭封特權,並將科舉制完善推廣,以科舉取代其餘所有選官之制。對內,泰昌帝興農、興商,極力發展大魏經濟;對外,泰昌帝率先發動航海計劃,廣開海域,成為史上第一位促進全球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君王。
大魏皇族自泰昌帝後,繼續傳承六百餘年,並率先開展了工業革命,確定了華夏全球霸主不可撼動的地位。
大魏皇族急流勇退,完成了從封建君主制,到君主立憲制的變革。
這一切的變化,始於泰昌帝。
泰昌帝無愧於他「千古一帝」的敬稱。
近年來,研究歷史事件、文學的人多了起來,泰昌帝的名號屢次被提及。蓋因泰昌帝一生實在有太多創舉,例舉起來實在是一時半刻說不完,光是揪住其中一個事件,就可以發表一篇上萬字的論文。
吃瓜群眾們對泰昌帝於家國歷史的貢獻,漸漸不太感興趣了。他們更喜歡八卦泰昌帝的情感歷程。
有譁眾取寵的作者就曾以泰昌帝的感情史作為切入點,戲說過泰昌帝的兄弟之情、夫妻之情和君臣之情。
兄弟之情,針對的分別是被泰昌帝問斬了的三位兄長,以及被泰昌帝寵信一生的兩個弟弟,榮王與南平王。
夫妻之情,針對的自然是泰昌帝的莊敬皇后。至於泰昌帝其他的妃嬪,因為泰昌帝沒有明顯寵愛的妃子,她們的存在感太低,史實也太少,遂少有人提及。
而君臣之情,針對的是泰昌帝寵臣,姚家子弟出生,以怪誕聞名的子經散人,姚澄西。
不管是戲說也好,是有真實史料記錄也好,泰昌帝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幾乎是沒有惡評的。
是的,史上的君王,大多有功有過。後世人們研究歷史,對這些君王有褒也有貶,有的被認為功大於過,有的被認為過大於功。帝王,總有暴虐的,有平庸的,也有賢君、惡主之別。客觀上來講,哪兒有十全十美的人?更何況還是一國之君。
但很神奇,千古一帝泰昌帝,就是沒有黑點。
哪怕是他誅殺了自己三位兄長,後人也會稱他一句「仁慈」。
畢竟謀反之罪,少說也要全家問斬的,但泰昌帝沒有株連他三位兄長的家眷,甚至後來還對這三位兄長所出的幾個兒子、他的子侄器重有加,足以可見他心胸之廣。
泰昌帝的正面評價已經持續了很多年,難說其中沒有劉氏皇族一直從中運作的手段。
但最近,大概是觀眾審美疲勞了,開始厭倦這樣的完美人設,突然出現了專黑泰昌帝的一些黑子,頓時引爆了網絡。
他們認為,泰昌帝真是一朵清新脫俗的偽、白,蓮。
三位兄長造反的事兒,定然是泰昌帝刻意設下的陷阱,只殺他們三人,不株連其家眷,也不過是為了刷一下在百姓中「仁慈」的名聲——畢竟三個頂樑柱都沒了,還能希望他們那些老弱婦孺的家眷能成什麼氣候?至於提拔他們的兒子,不過是拘在眼皮子低下,免得他們不好控制罷了。
兩位他器重的弟弟,榮王只有一妻二子,榮王兩位兒媳出身不高,家族凋敝,不能予以榮王助力;南平王在得勢之年,被派遣出海,幾年之後回大魏,又卸下周身權勢,蝸居山野鄉下做花農,最後還出海再未歸國,必也是為了躲避泰昌帝的迫害。甚至還有一位在泰昌帝奪位過程中作出過貢獻,行十四的瑄王,在泰昌帝繼位後,也能力平平,做了個吃喝閒王。
至於說他對莊敬皇后有多深情——哥們兒你搞笑嗎?泰昌帝又不是沒納妃子,沒和妃子們生兒育女。
還有說那姚子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