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三,羅玉昆終於拿到了劉芳亮首批支援的一百石糧食和各種兵器。兵器數量不多,只能武裝五百人的親衛隊,顯然劉芳亮也不願意看到一個過於強大的未來下屬。一百石糧食卻不算是小數目,劉芳亮自然不可能憑空變出來,只能與羅玉昆約好了時間地點,讓他們去「搶」。
搶的正是董學禮的軍糧。
董學禮探知「羅賊」有過萬人,按照他的尿性不是逃跑就得投降。偏偏劉芳亮在後面又是溫言鼓勵,又是以軍法威脅,軟硬兼施地將他逼上前線,飽受煎熬。
……
東宮新派來的作戰參謀姓朱名家駿,身穿一襲粗布長衫,就像是鄉中私塾的教書先生。雖然語速緩慢,但條理清晰,口吻堅定,顯然是個合格的戰士。
然而他也是個正兒八經的參謀。
朱家駿正是東宮系統最早一批從戰兵轉參謀的代表。雖然一開始這些東宮侍衛都不識字,而且本就是以戰兵的要求收錄的,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人好學有人好武,漸漸形成了分化。又經過河南、山陝一帶的接連作戰,又有人受傷致殘,無法再以戰兵出征,所以朱慈烺便在軍中發動了「戰轉參」的運動,鼓勵戰兵加強文化學習,轉為參謀。
這樣的參謀不同於外雇來的文書缺乏戰鬥常識,也不像是徵用來的老軍熟悉各種情弊。他們對東宮更為忠誠,對戰鬥也不乏認識。
朱家駿正是在汝陽之戰中傷了手臂。雖然有青衫醫隨軍,但他當時身處分戰場,從偷襲轉為對陣衝鋒,一路打下來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治好之後左臂也沒了力氣,提不了重物。
朱家駿不甘心就此先行撤回京師,等着分地種田。他找了訓導員,用所有的軍餉加獎金又請了兩個秀才,輪番上陣。硬是將東宮各種操典、條例從頭到尾一個字一個字扣會吃透,通過了甲等文憑考試,取得了參謀資格。
因為他本就有少尉旗隊長的軍銜,直接編入了本局參謀隊,負責作戰計劃謀劃。
蕭陌帶領兩個局衝殺李自成本陣,朱家駿是僅有的隨行參謀軍官。從北方山區突圍。也正是他首先提出的建議,為蕭陌採納。回營之後,朱家駿因此升了一級,調入司參謀局,授中尉銜。
這回朱慈烺將朱家駿調出來,又加了一級。以上尉軍銜出任羅玉昆的川兵營參謀部長官,也就是營參謀長。按照東宮的參謀體系,從營到局都有各自的參謀組織,主要負責情報、作戰、作訓、後勤、軍令等方面協同輔助。
參謀的編制低本部級別一等,所以營設參謀部,千總部設參謀司,司設參謀局。局設參謀隊。朱家駿雖然軍銜只加了一級,但從職位上論說起來卻是升了兩級。
因為朱家駿經歷過從無到有的每個環節,知道流民的心理。當年他一樣是覺得活不下去才報名應徵,投入東宮麾下。他到任第一天就下了部隊,發現除了川軍之外,流民營基本處於混亂狀態,甚至連個關防都沒有,有人今天來明天走,完全沒有軍隊的樣子。
別說跟東宮系統比,就是大明其他軍鎮也不可能如此混亂。
——這簡直就是流寇……還是十年前的流寇!
朱家駿心中暗道。他當天晚上就找了陳崇、羅玉昆。三人商議了大半夜,終於決定儘快以東宮標準操練部隊,淘汰老弱,將缺乏從軍潛力的人驅往樂夏防線。那裏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建堡設寨運動,需要大量勞動力來加快工程進度。進行屯田生產。
五千川兵除了留下三千二百精銳擔當主力營,其他人被分派到了各個流民隊伍,最低是個小隊長,直到上面的營官。羅玉昆也是此時才知道自己手下到底有多少人,竟然比自己原先統計的數目又多出一萬有餘。
最後這支部隊分列了三個營,有一萬兩千三百人。朱家駿又分出了兩個獨立千總部,將三萬多流民老弱送往樂夏一線安置。沒有了後顧之憂,又有人給兵器、糧食,羅玉昆頓時感覺一身輕鬆,就連如何打仗的問題都懶得想了,全都交給了朱家駿。
「董學禮部如今屯兵東昌府,想等他下來打咱們是不行的了。我以為,可用分兵包圍,斷其後路的法子。三個營分別進駐聊城外圍的二十里堡、李家寨、沙鎮,從東到西圍成個半月形,看他打不打。
二零五 可恨年年壓金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