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這是遠征軍,除南京、安慶和九江三部外,所有士兵的傷亡、功勳列表。」
「這是現在已經反饋到大都督府的軍功兌付記錄,計軍功田二百零九萬三千七百畝,銀元七十三萬五千一百塊。」南京、安慶和九江三部的反饋還沒有抵到魯山,着一陣長江正在起洪,行船往來要受些小影響。
而到真正要那地的時候了,已經統計過的些當兵的一個個都兩眼放光的瞅着田畝,只有極少數人選擇了銀元。很多人看着自己的軍功記錄,看着那些過往花在女人身上的軍功數額,臉上紛紛露出追悔莫及的表情,讓部隊裏的教習、書記員等文職人員是看遍了大兵的笑話。
二百來萬畝地,很大很大的一片地。但對復漢軍來說不是難事,因為整個湖北至少有六千萬畝耕地,復漢軍現今已經佔據了大半個湖北省,只留着宜昌、施南還有清兵堅持。只從各地收錄的官地統計來看,撥出二百多萬畝地也是輕鬆無比的,況且復漢軍掃蕩四方還沒收了很多的田產。那些家裏當官的士紳鄉紳,還有出面組織團練的鄉宦大族,紛紛被清算了以後,收攏的田畝也是很多的。七十多萬塊銀元更是小菜一碟。
陳鳴拿筆輕輕一划,很容易很簡單,但如何確鑿的將軍功田分給士兵們就是個大難題了。軍功田就是軍心,這軍心要落到實處,而不是只虛無的畫餅。
以湖北河南出來的老兵為例,這些人只要不醉生夢死的胡亂霍霍軍功積分,現在每個人至少能得四五十畝軍功田。按照復漢軍的規定,軍功田是享受稅賦優惠的,並且他們每個人參軍入伍時發的就有田地,如果合到一塊,那真的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單單在豫西南是給不了的。那麼挪到新地方呢,這些士兵願不願意呢?畢竟這不是21世紀,這個時代的國人,沒人願意平白無故的離開生活舒適環境熟悉的老家。
可要是不外挪,汝州和南陽府哪有那麼多的田畝分給他們啊,而且不外挪,復漢軍怎麼能讓湖廣的百姓知道當兵的好處呢?
幾十畝土地,那在鄉下絕對是個富戶,而絕大部分的農民辛苦操勞一生,累死累活也只是能餬口而已。這對貧困農民的吸引力是不可小覷的。特別是現在的農民家庭都不止一兩個兒子。
沒看就是那些蘇北來的新兵,在授了田之後,一個個精神都抖索了起來。特別是那些家人跟着回湖北的戰士,那旺盛的鬥志就像燃燒的火炬!
陳鳴本來還擔心遠征軍回到湖廣,隊伍里除了湖北河南的老兵外,那些新兵的士氣怎麼辦?結果看到了這一幕他放心了。土地對這個時代的人的激勵,是無需言表的。這些新兵的軍功田倒都可以安排在湖北。那麼老兵怎麼辦呢?把老兵們的的軍功田也分到湖北外鄉,當然是分的下,但他們又如何管理呢?
普通農民家庭怎麼可能管理着幾百里外的土地?
「大都督可以將這些軍功田統合分劃,一個排湊到一起,一兩千畝地,那就是一個不小的莊子。自古大戶官宦人家在外地置買產業就是常有之事,只要安排下村頭,每季村頭自會送產出到府上。如糧米不要,就就地換成銀錢,往返更是方便。」如果真的合成一個莊子,那每年的產出可不僅僅是糧食,還有雞鴨鵝等畜類,以及柴薪。如果是距離近,每到逢年過節莊子上都要有孝敬。而距離若遠,就只有年節一次錢糧結算和年禮了。
汪輝祖覺得完全可以把復漢軍的老兵軍功田合併一處,只需要一個排,一人幾十畝地,就能湊一個大莊子。每年產出換成銀子,再送到汝州、南陽來,一點也不耽誤事——湖北為天下糧倉,南陽盆地本身也是產糧之地,汪輝祖根本不認為根據地會有缺糧的一天,那些軍屬會讓人千里迢迢的把一堆糧食運到自己家來。
「且如此置莊,所成影響力更大。每縣只需三五個,加之政府宣講,就可日夜相傳於百姓耳間。」
汪輝祖進入復漢軍後很快就了解到了軍功田這一政策,他覺得這是政策真心不錯。士兵只要用心作戰,甚至用心執勤守夜、作訓、巡邏,就能有軍功積分,每次受傷和立功也能有相應的積分。這積分拿來能換酒肉玩女人,也能換銀子、田產,這能很大程度上穩固軍心。可惜在江南這一政策沒能落到實處,蘇北江南諸多參軍的新兵們所得也只是簡單地銀錢,很有些空中樓閣畫餅的味道,讓軍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