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陸地上,要依賴鐵路機動的大口徑列車炮來說,海軍在沿岸地區的威懾能力,要提高上至少數個級別。這些裝備着大口徑火炮的戰艦,對於海岸線附近目標的打擊能力,簡直高得可怕。
大明帝國的北海水師艦隊,在戰鬥開始之後,也就是對日宣戰之後,就開到了鴨綠江出海口附近,針對日軍的沿岸目標,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性炮擊。
現如今的世界武器體系,在火炮槍械口徑上,只存在兩個不同的標準。範圍最廣,沿用最多的,是大明帝國的毫米口徑制度;不過同樣也有很多強大的國家使用源自英國的度量衡標準。
陸地上,很多國家都沿用着大明帝國標準口徑的8毫米步兵彈。包括德國奧匈帝國莫斯科公國錫蘭日本等,都使用這種口徑的彈藥。同時這些國家在火炮方面也都沿用明軍體系,包括20、30、50、75、100、150、200、300、400等口徑。
相反在海上,包括大明帝國在內的幾乎全世界海軍,都沿用着英國海軍的火炮口徑標準,包括著名的305毫米口徑,356毫米口徑,381毫米口徑等大型火炮。日本更是隱蔽的採用了410這樣的巨炮,增強其戰艦獨立作戰的攻擊能力。
大明帝國戰列艦上普遍裝備的火炮口徑是356毫米。這些主炮擁有相當巨大的破壞能力,並且可以隨着戰艦跑出20節以上的速度,支援更方便快捷。所以明軍在開戰之後,就動用了自己的戰列艦,向日軍陣地炮擊。
之所以世界海軍大部分艦炮標準都按照英國海軍的標準設計建造,主要原因就是那場爆發在直布羅陀附近的,決定未來100年海上霸權歸屬的戰爭。
英國海軍艦隊用110艘戰列艦,迎戰大明帝國遠征艦隊310艘戰船。風帆時代規模最大,跨越時間最長的一場海上戰爭打了整整3年多,最終以明軍後勤補給乏力,損失太過巨大撤退告終。
也正是這一戰,徹底斷絕了明軍對歐洲大陸的武力征服之路,創造了大英帝國海軍以多打少的輝煌勝利。這一戰之後,英國取得了對非洲大陸部分地區的殖民地統治權,開發了南美以及美洲大陸,儼然成為了世界第一軍事大國。
而最先開發出了鐵甲艦,也讓英國的海上艦隊更加強大,以至於後來研發的海軍現代化鋼鐵軍艦,世界各國都以更為先進的英國作為標杆還有範本,就連曾經的世界第一海軍強國大明帝國也不例外。
如此一來,155毫米一直到410毫米口徑,世界各國戰艦上裝備的火炮,就都沿用了英國的英寸度量衡,而不是聽起來更加規整一些的明軍毫米度量衡。
356毫米口徑的火炮威力強大,對日軍防禦陣地的破壞非常明顯。隨着12月10日這一天的炮擊,大明帝國的北海水師艦隊順利的摧毀了日軍在大和島附近佈置的炮台,拔除了一顆靠近鴨綠江口的釘子。
張如德將軍站在艦橋厚重的裝甲後面,透過狹窄的玻璃窗看着遠處濃煙滾滾的地平線,背着手一動不動,似乎在思考着什麼。
很快一名軍官就帶着一張記錄了無線電聯絡的記錄紙,走進了華山號戰列艦的指揮艦橋。他立正敬禮,站在張如德的身後,畢恭畢敬的匯報道:「將軍閣下,校正飛機傳來消息,第32次炮擊擊中了目標山頭,爆炸的濃煙遮擋了視線,目前不好判斷毀傷程度。」
張如德點了點頭,然後隨意的伸出手臂來揮了兩下,就讓這名前來匯報的軍官退了出去。大明帝國的北海水師艦隊擺在這裏,可不是僅僅為了炮擊那些不值錢的岸上目標,至少在張如德的眼中,那些日軍的炮台戰鬥力只能算是一般,不值得他的艦隊如此興師動眾。
確實也正如他想的那樣,北海水師的傾巢而出,主要還是肩負着兩個更重要的任務:第一就是引誘日本海軍艦隊北上,然後在選定的戰場上打一場遭遇戰;第二就是炮擊沿海地區,逼迫日本海軍航空兵前來,由空軍的掩護戰鬥機殲滅之。
第二個作戰目的,已經在12月9日當天部分完成,日軍當天確實出動了30架飛機試圖攻擊靠近的大明帝國北海水師艦隊,可是這些飛機全部都被明朝空軍的破空2型戰鬥機給吃了個一乾二淨。
不過第一個作戰目的,卻因為日本海軍遲遲不曾北上,暫時沒有完成。所
343龐大的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