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下過罪己詔的皇帝不少,可是朱牧依舊還是在寫這份《罪己詔》的時候犯難了。因為他骨子裏認為自己沒錯,還為大明帝國爭取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局面。
他揮師北上,平定了遼東的叛亂;他重新振作,奪回了朝鮮半島;他南下雷霆萬鈞,擊潰了錫蘭……
如果這樣都要下罪己詔的話,那大明帝國有幾個皇帝還能算是好皇帝?就連積攢了一輩子本錢的先帝朱長樂,也沒有朱牧今天這樣大的功績吧?
可是,因為簽訂條約並且沒有在面子上獲取勝利,所以朱牧必須要下罪己詔,而且還要態度誠懇的承認自己的錯誤。
就因為祖宗規定了一個所謂強勢的規定,不割地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接過祖宗永遠都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鳥瞰着後代苦哈哈的掙扎在限定死了的外交辭令之中。
了解歷史的人都清楚,強如法國,也有普法戰爭割地賠款之恥;蠻橫如德國,也有凡爾賽和約之辱;即便是崛起的蘇聯,也不得不在古巴導彈危機中退卻。
所以說,無論怎樣強大的國家,也無法保證自己在越來越複雜的國際環境中,一直維持着強勢的地位。
而規定死了的外交基調,讓大明帝國的外交官們無法周旋,也不能輾轉騰挪用退讓來鞏固自己的利益。
這實際上是一種外交倒退,可這種倒退聽在平民耳中,聽在某些士大夫的耳中,聽在某些憤青的耳中,卻是那麼的鼓舞人心……
腐朽沒落甚至開歷史倒車多於貢獻的大明帝國,也正是因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麼一句豪言壯語,粉飾了那些可笑到悲哀的破落。
實際上歷史中真實的大明帝國,在滿洲崛起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在扮演一個比誰更爛的角色。至於說明清哪個朝代更開明——誰知道烏鴉和煤哪個更黑呢?
提起筆來,朱牧又想起了自己的那位老祖宗,也就是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制定的那些狗屁不通的規定製度來。
誰能想到,在大明帝國開國的時代,工匠還有其他特殊從業人員,包括士兵,大多數都是世襲制的……軍人有軍籍,匠人有匠籍,還有樂籍等等脫離不了的身份……
大部分戶籍是不允許參加科舉考試的,想要脫離的話就必須提前好多年去準備——即便是這麼坑,竟然還都算是好的。
因為這些人最少還有國家承認他們是「在籍」的人員,而商人竟然脫離了六界五行,沒有屬於自己的商籍……
朱元璋竟然不承認商人的合法地位,甚至想要用這種辦法來削弱甚至消除商人的存在!
而且在消除的過程中,國家對商品買賣是不收取稅款的。這個慣例甚至在大明帝國真實歷史中滅亡的時候,依舊在執行着……
比起那些把大明帝國帶向滅亡深淵的各種皇帝陛下來,朱牧覺得自己至少也算是一個守成之君,根本沒有必要下什麼罪己詔。
他放下筆來,抬起頭正好看見了王劍鋒正看着自己,於是乎心中莫名的煩躁了起來:「朕……難道真的做錯了,必須要給天下一個交代?」
王劍鋒低頭,他知道這個問題自己回答不了,因為面前的這個年輕的皇帝,實際上並不能用對錯好壞來評價。
很多人都不能用對錯好壞來評價,如果一個人出現在對的地方,就會起到正確的作用。相反如果這個人出現在錯的地方,那即便是他依舊在做對的事情,卻比做壞事惡劣一萬倍。
最好的一個例子,在這個時空中的大明帝國並沒有出現,也就是真實歷史上的崇禎,這個皇帝如果擺在嘉靖之前,估計八成是個老老實實的過場皇帝。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不算壞的過場皇帝,在大明帝國風雨飄搖的最後,竟然一手埋葬了本來還有救的帝國,不得不說也算是一個人才了。
魏忠賢在天啟朝就是一個給皇帝撈外快的太監,崇禎給殺了,然後找來了一大堆嘴炮黨,硬生生把盧升象大小曹這樣的戰將能臣都給嘴炮死了,最後剩下的一大幫「清流志士」,開了城門把李自成放進了京城。
王劍鋒不知道崇禎,但是他知道坐在他面前的皇帝不過二十多歲,卻已經把前面三四個皇帝陛下丟的或者沒有奪回來的土地,都重新納入到了大明帝國的版圖。
547四目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