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們拿什麼去得到?」老國王粗暴的打斷了兒子的話,「把我們那幾口最大的油井送給中國人嗎?就算我願意,其它人願意嗎?」
國王的話音剛落,一圈會議桌上的人,看向王子的表情極其不友好起來。
沙特王子沉默不語的坐下了,無奈的重重的嘆了一口氣。
在過去的一年間,沙特央行所持有的國外淨資產平均下降65億美元/月,當前則持穩於5000億美元;當油價攀升至100美元/桶以上時,沙特央行持有的國外淨資產創下歷史新高7370億美元。
眾所周知,沙特擺脫石油依賴型經濟,以尋求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長期計劃,對經濟增長造成了巨大損失。
為此,沙特政府官員試圖在刺激經濟和保持足夠的外匯儲備之間取得平衡,以防出現貨幣貶值的投機行為。
油價進一步下滑損害了沙特的公共財政收入,沙特政府也正竭力推進「後石油時代」的經濟藍圖,其中包括削減補貼和新稅,以及將主權財富基金擴展至全球最大的計劃。
可惜,似乎並沒有什麼卵用。
在不少的印象里沙特都是土豪的代名詞,但實際上沙特的經濟並不樂觀。石油收入幾乎占沙特財政收入的七成還多,其他產業幾乎沒有。
在上個世紀的十年代,因為中國那時候窮的差點連褲子也沒有了。所以,看沙特的眼神,那都是呈現45度角的。
等到了21世紀,沙特的石油賣得沒以前好了,所以越來越重視經濟轉型,想往非石油經濟發展。沙特政府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縮減開支、發行債券、出售外匯儲備,但幾次轉型都以失敗告終。
特別是多年前被美國解禁的伊朗,猶如一頭衝破牢籠的獅子,見誰咬誰。
不斷增產石油,試圖奪回原本屬於他的市場,伊朗的重新歸來是這場石油戰爭的起始,大量的原油資本是他開闊道路的武器,這直接打破了原油市場原有的格局。
沙特和伊朗是一堆棋逢對手的宿世冤家,況且現在沙特的對手不僅僅只有伊朗,還有俄羅斯和主宰頁岩油的美國。
如果說伊朗是好沙特拼油價,那俄羅斯就是和沙特搶市場了。
就中國原油市場而言,俄羅斯已經超過沙特,成為中國第一大原油出口國。
石油造就了沙漠中的國度沙特;卻恰恰也是石油為沙特帶來了永世的詛咒沙特全國主要經濟來源幾乎全是石油,這一過於單一的經濟結構也造就了沙特面對能源危機時的脆弱狀況。
前車之鑑還有津巴布韋,成為了人類貨幣史上的恥辱!
曾經的津巴布韋是一個礦產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的非洲南部國家,於1980年獨立,曾經經濟實力僅次於南非,曾被譽為「非洲麵包籃」!
津元最早的時候,甚至於比美元還值錢,1980年獨立的時候,津元與美元匯率為1:147。
然而好景不長,津巴布韋的經濟從2000年開始一路下行,至2009年時已處於崩潰的邊緣,曾經的樂土淪為了「貧民窟」。
獨立之初,津巴布韋全國80%以上的可耕地被占人口不到5%的白人佔有。隨着土地問題逐步民族主義化,新政府開始採取手段。1992年,政府修憲,強制贖買和徵用白人土地,分給黑人。
然而,懂管理會技術的白人農場主走了,拿到農場的黑人兄弟們喜悅過後卻發現自己沒有能力管理農場、種好莊稼,農業生產每況愈下。
在原油方面,經濟同樣單一,那時候中國自己正在自力更生,無力幫忙。
慘遭經濟圍堵的它,油賣不出去了。更慘的是,「無止境」的貨幣超發,以及管理層底子不行。
直到現在,一個聽起來又詭異又好笑的說法是,津巴布韋央行當時已經窮到沒有錢來買紙印錢。
隨着發行新貨幣的速度越來越快,津巴布韋元貶值的速度也越來越快。2008年初,津巴布韋元與美元的比值是5300:1,但短短的8個月後,就變成了1200億:1。
你沒看錯,是1200億兌換一美元,不是1200元,而是後面有一個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