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龍是懶的動太多的麻煩手,乾脆利落的把後世新中國的公務員制度,編輯了一下,就扔進大明官場了。
比如說,一個縣令,配十幾個副手的問題。
原本一個縣最多一個縣太爺,一個縣丞(相當於副縣長)。現在好了,朱子龍下令直接最少一個縣要配合十幾個縣丞,而且不和以前一樣。
而是分管不同的工作,每個縣丞各管他的一部分,各自負責。
並且,在行政級別上,基本上和縣太爺一樣。也就是說,縣令是沒有權利直接開除縣丞的。
形成縣令抓總和管人事,縣丞和其他官員管事的結構。這樣一來,責任到人了。出了問題,誰也推脫不掉。
(後世的新中國,我們老百姓一聽,哪個縣十幾個副縣長,甚至於幾十個副縣長,總會感覺官員太多。)
事實上,十幾個副縣長真不多!
一個縣該配備多少名副縣長,在國家機構改革「三定方案」中是有明文規定的。一般而言,一個縣的正副縣長配備是「一正三副」或「一正四副」。當然,實際操作中,那個縣沒有個十個以上?
畢竟,理想境界和現實是不一樣的。
大明本來就官員太少,朱子龍絲毫不在意多搞一些副縣長,加上人民代表進去,把縣太爺的權利分攤一下。免的一家獨大!
畢竟,如果縣令的權利過大,誰來監督縣令在人事任命的過程中,不會偏私?
-
不僅如此,朱子龍這會兒也喜歡把國家的事,沒事有事就扔到大明周報上面去。
各路文人和官員,甚至於但凡讀了點書的人,都往報紙投稿,發表自己的見解,各陳利弊,說什麼的都有。廣開言路!
一時間,討論的規模越來越大。
最終熱鬧了一個月,這個事情才算是塵埃落定。
吏部在這皇帝面前,爭取到了一個權力,才算認可了這個。就是呢,以後這個新增加的官員呢,必須得到吏部和皇帝的雙重認可,然後你才算正式的官員。
否則,你就是臨時工。
以前舉人做官,有機會就能做。現在不行了,不但同樣要考試,還減少了免田租的數量,畢竟,你一個舉人一個人能種多少田?
以前是優待,結果你們不知好歹,得,收回這個好處。
你還別鬧,以前的科舉是三年一次,現在是一年一次。能中舉的人會大規模的增多,別得意忘形了。就跟後世的大學擴招一樣,以後舉人不值錢。
-
等到大明為這事,個個都有的忙了。
朱子龍本體,讓西廠拿了幾個替罪羊,就算是交代了流言案了。
其實怎麼回事,大家都明白。但是,一個得聖寵,一個不得聖寵,那結果就是不一樣。
皇帝對結果滿意,你就是冒白眼,也沒用。
趁着各部為公務員政策的事,全都忙的不可開交。
朱子龍本體,坐上車帶上軍隊,一路向東,來到了遼東。
遼東原本是後金的佔領區,但是如今後金這個勢力,基本上等於不存在了。這裏重新歸大明管了,而且已經管了幾年了。
最後一點後金的勢力人馬,大概一二萬人不到,還以婦孺為多,跑到了俄羅斯那邊去了。
現在整個遼東的變化,可以用日新月異,一日千里來形容,也一點不為過。
原本荒無人煙的戰場,如今處處是農莊和草場。
蒙古族飼養的馬兒,現在集中只能出售給大明。而大明則向他們收購羊毛,以減少他們的產馬量,以及壟斷。
在養羊上,賺到了錢,能隨時購到大明貨物的蒙古族各部,基本上都很滿意。
有個別刺頭,也鬧不起多大的風浪。
以前那日子真叫苦呀,有錢也購不到東西。冬天一到,就得餓死人。
現在蒙古族個個都感覺,這日子好過了。也漸漸的從游擊隊生活方式,變成了半山寨,種田時養羊生活方式。
不得不說,這裏面有朱子龍看似好意,其實卻是一個大坑在裏面。
蒙古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