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吏部報到、走過右相府拜訪這些事情之後,李頻也就在京城暫時的在停留了下來。
理論上來說,京城這種地方,達官權貴與各種二代匯集,一個小小的七品縣令,就算升了官,也沒什麼人會多看他兩眼。不過,由於寧毅與右相府等人的款待,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倒是沒有怎麼被冷落,而是各種社交活動不斷,過得十分充實。而這其中,最常找他的,卻是秦嗣源的侄子,秦家的十六少,秦紹俞。
說起這位秦紹俞,他與寧毅的來往,只是秦嗣源當初的隨意安排。秦嗣源復起之後,各個親族都來投靠,他推拒不得,軟軟硬硬的打發了一些,也留下了幾個相對聰明上進的年輕人在身邊,秦紹俞便是其中之一。只不過在京城這種地方想要暫露頭角又或是跟得上秦嗣源的教導,可不是一點點的聰明可以搞定的。由於相府的勢力,不久之後,秦紹俞就已經迷失其中,甚至與高沐恩等京城紅人混在了一起。
秦嗣源知道這時之後,提點了一下他。好在秦紹俞對這位伯父雖然畏懼,但多少還會自省,隨後秦嗣源安排他招待寧毅,秦紹俞知道伯父對他的青睞之後,虛心觀察,不久之後,便被寧毅所做之事折服。寧毅定居京城之後,便常到寧府這邊來串門了。
事實上,相府之中幕僚客卿眾多,聰明人也比比皆是,如堯祖年、紀坤、成舟海,乃至於秦嗣源其他的一些門生。不過,這些人要麼年紀大,要麼性格中庸持正,又或是太有銳氣。只有寧毅,與他年紀相仿,許多時候還會跟他聊的非常開心。他佩服秦嗣源,也佩服寧毅。佩服之後,便有意地向着寧毅學習起來。
一個男人總是會望着另一個男人的背影前進,秦紹俞便處於這樣的一個階段。當然,寧毅的霸氣和運籌他是學不會了,模仿的開始,往往也是學學神態、說話什麼的,而不久之後。在寧毅與他有意識的幾次交談中,他才漸漸找到自己的定位。
他在聰明才智上,無論如何趕不上這些厲害的人了,但作為右相的親族,趕不上他們,想要結交他們。卻是相對簡單的事情。與寧毅等人來往的過程里,他仍舊混跡於汴梁的社交圈,這次卻不再與高沐恩等人相交,而是刻意地去接觸一些文人名士的圈子,虛心對待、來往,跟一些有名氣才華的書生套套近乎,吹捧幾句。最重要的是則是刻意去親近一些寧毅、秦嗣源覺得有本領的年輕人。尤其是秦嗣源的門生故舊。
他是右相府的人,就算才學不夠,想要表現親切的時候,總不可能真有人會來打他的臉。如此一來二往,與這些人結交多了,他的待人接物,便也有了幾分為人稱道名士公子氣息了。
秦嗣源的子侄之中,也有些呆在京城。努力學習的。可最近半年以來,秦嗣源倒是對他愈發滿意起來,誇獎了一下他的上進。最近兩個月,相府一系中極有人脈的覺明和尚偶爾也會跟他說上幾句話,提點一番。而在與這些人來往之後,他在典籍、詩文上的理解,反倒比以前進步得更快了。
因為這些原因。此時的秦紹俞對寧毅愈發信服。李頻上京之後,寧毅說過:「這人是極有才學的,而且做事也不差。」秦紹俞便主動擔下了招待的任務,安排踏青遊覽、詩文聚會、青樓宴飲。頗為熱情。
李頻在這方面其實更為擅長,也並不排斥這些社交。相府公子的引領對他而言算是一塊敲門磚,不久之後,文會上的幾次詩賦便令得當初的江寧才子再度在汴梁圈子裏揚起名聲來——此時,為官的經歷已經令他更加成熟、沉穩,如果說當初的他對這類詩會揚名還有着年輕人一般的虛榮、有着對名聲的追求,此時的他則更多的只是體會其中的繁華、喜悅,不會過多的為名聲而沉湎其中了。
而事實上,最近一段時間的汴梁,由於郭藥師大敗蕭乾的捷報,各處都呈現出仿佛沸騰一般的狂喜。上至公卿大臣的私下慶祝,中至文人墨客的詩詞聚會、青樓活動的熱烈,下至一些商家——包括竹記在內——的打折促銷、愛國回饋。都將城市的氛圍炒得猶如過年一般。
如果說童貫的收復燕京,乃至於此後的一起起勝利,多少還有一部分人能知道其中的內情。這一次的勝利,就令得所有人都打消了對「盛世」的疑慮。
遼國奚王蕭干,真正的遼國中樞大將之一,即便在女真人起事,如摧
第四九八章 天下靡靡 小城大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