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明舟……與我自幼相識。」
下午的陽光從窗口射進來,二月的空氣還有些涼。完顏青珏的疑問中,只見前方的年輕人望着自己擺在桌上的手指,平靜地回憶和開口。
「我與他第一次見面,是在景翰九年,我五歲那年的冬天……我左家是代代傳文的大族,於家靠帶兵起來,興盛不過兩代,與我左家旁系有過姻親,那一年於明舟也五歲,他自幼聰慧,於世伯帶着他上門,希望拜在我左家門下,專修文事……」
「其實武朝尚算興盛,金國伐遼,眼見就要成功,武朝北伐之聲正熾。叔爺爺見於明舟果然有幾分機靈,便勸他文武兼修,於左家的私塾學文,後又着請幾位朝中有名的武將,教習武藝謀略,我左家亦有幾名孩子跟過去,我是其中之一,久而久之,與於明舟成了好友……」
「於明舟武將之家出身,身體康健,但性情平和。我自左家出來,雖非主脈,幼時卻自視甚高……」
房間裏,在左文懷緩緩的講述中,完顏青珏漸漸地拼湊起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當然,許多的事情,與他之前所見的並不一樣,例如他所見到的於明舟乃是個性情暴戾脾氣極壞的年輕武將,自第一次敗於陳凡之手後便嚷着要殺光華夏軍的一切,哪裏有半點性情平和的姿態。
而眼前這名叫左文懷的年輕人油頭粉面,目光平靜,看起來兔兒爺一般。除了見面時的那一拳,倒是沒有了幼時「自視甚高」的痕跡。
這是完顏青珏以往不曾聽過的南方故事了。
景翰九年,兩名五歲的男孩在左家相識,之後由於性格的互補成了好友,左文懷心高氣傲,常常是這對好朋友之中佔主導地位的一人,而於明舟出身武將家庭,脾性相對柔和,在許多事情中,對左文懷總是能夠給予遷就。
孩提時的事情也並沒有太多的新意,一道在私塾中逃課,一道挨罰,一道與同齡的孩子打架。當時的左端佑大概已經意識到了某個危機的到來,對於這一批孩子更多的是要求他們修習武事,熟讀軍略、熟悉排兵佈陣。
武將門下有武將門下的氛圍,除了打架鬥毆的事情多一點,到得七八歲時,一幫心高氣傲的天之驕子已經能夠初步理解為武將的意義。在一次次打架之後療傷的空隙里,一幫孩子們也都在立志將來要振興武朝、收復幽燕,成為能為武朝橫掃天下的衛青、霍去病。
景翰朝過去,靖平之恥到來時,兩名孩子還只在十歲出頭的年紀上打轉,無法為國分憂,其時外界都鬧哄哄的,人心惶惶,左家也在忙着轉移與避禍。作為河東大族,即便在中原初步淪陷之後,左端佑仍舊在當地坐鎮,一面與投降女真的勢力虛與委蛇,一面資助着中原的眾多義軍、反抗勢力,展開抗爭。但對於家中婦孺、孩子,那位老人還是先一步地將他們遷往江南,保留下未來的火種。
左文懷與於明舟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轉移到江南的,他們不曾感受到戰火的威脅,卻感受到了一直以來令人焦慮的一切:老師們換了又換,家中的大人不見蹤影,世道混亂,無數的難民遷移到南方。
曾經趾高氣揚的孩子們眼前壓下了混亂的陰影,但現實的壓力對於孩子們來說暫時還算不了什麼。然後到得建朔二年,左文懷與於明舟都到了十三歲的時候,有了八年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分別。
此時的十三歲,距離這個年代孩子們的「成年」也已經不遠了,少年們已經有了基本的邏輯構架,相約着等到再會的一日,能夠攜手奮戰,屠滅金狗,復興大武。
當時的於明舟並不知道左文懷的去向,左文懷自己對家中的安排其實也並不清楚。在左端佑的授意下,一批年輕的左家少年被迅速地安排北上,到小蒼河交由寧毅教導學習,這樣的學習過程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
建朔三年,女真人開始進攻小蒼河,掀開小蒼河三年大戰的序幕,寧毅一度想將這些孩子交回左家,以免在大戰之中受到損傷,對不住左家的託付。但左端佑寫信回來,表示了拒絕,老人要讓家中的孩子,承受與華夏軍子弟一樣的打磨。若不能成材,即便回來,也是廢物。
建朔四年的秋天,左文懷等人才隨着第一批離開的婦孺轉移南下,其時他們已經體會過了小蒼河被封鎖時的艱難,見證了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