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已經來了,山嶺中升起滲人的濕氣。
劍閣改旗易幟,在劍閣東南面的山嶺間,金國的軍營延綿,一眼望不到頭。
各色軍旗參差混雜,最多的是上繪金邊紅日的三角旗,其餘的五色鐵塔、龍紋黑邊等等,都是純正女真軍隊的旗幟。
在此外,奚人、遼人、遼東漢人各有不同旗幟。有的以海東青、狼、烏鵲等圖騰為號,拱衛着一面面巨大的帥旗。每一面帥旗,都象徵着某個曾經震驚天下的英豪名字。
這其中,曾經被戰神完顏婁室所統領的兩萬女真延山衛以及當年辭不失統領的萬餘直屬軍隊仍舊保留了編制。幾年的時間以來,在宗翰的手下,兩支軍隊旗幟染白,訓練不休,將這次南征視作雪恥一役,直接統領他們的,便是寶山大王完顏斜保。
華夏軍與女真有仇,女真一方也將婁室與辭不失的犧牲視作奇恥大辱。南征的一路過來,這支軍隊都在等待着向華夏軍討還當年主將被殺的血債。
中軍大帳,各方運轉數日之後,這日上午,此次南征中西路軍里最重要的文臣武將便都到齊了。
除希尹、銀術可此時仍在主持東線事務外,眼下聚集在這裏的女真將領,以完顏宗翰為首,下有拔離速、完顏撒八、真珠大王完顏設也馬、寶山大王完顏斜保、高慶裔、訛里里、達賚、余余……中間大部分皆是參與了一二次南征的老將,另外,以深受宗翰重用的漢臣韓企先總管物資、糧草運籌之事。
此外,還有不少在這一路上投降女真的武朝將領如李煥、郭圖染、候集……等等被召集過來,列席會議。
繪有劍閣到成都等地狀況的巨大地圖被掛起來,負責說明的,是文武雙全的高慶裔。相對於心思縝密的漢臣韓企先,高慶裔的性格強悍剛烈,是宗翰麾下最能鎮壓一方的外臣。這次南征的計劃中,宗翰與希尹原本打算以他留守雲中,但後來還是將他帶上,總領此次南征隊伍中的三萬渤海精兵。
「劍閣已下,大戰在即!」
走到眾人面前,身着軟甲的高慶裔雙眉極是濃密,他過去曾為遼臣,後來在宗翰麾下又得重用,平時修文事,戰時又能領軍沖陣,是極為難得的人才。眾人對他印象最深的可能是他常年垂下的眉眼,乍看無神,張開眼睛便有殺氣,一旦出手,行事果決,雷厲風行,極為難纏。
「過去數日,諸位都已經做好了與所謂華夏軍交戰的準備,今日大帥召集,便是要告訴諸位,這仗,近在眼前。諸位過了劍閣,一舉一動,請謹遵軍法行事,再有絲毫逾越者,軍法不容情。這是,此次大戰之前提。」
高慶裔的眉眼掃過大營的後方,沒有過度的加重語氣,隨後便拿起杆子,將目光投向了後方的地圖。
「我們的前方,是黑旗鎮守西南的華夏第五軍,總數六萬,如今已全面前壓至梓州、黃明縣、雨水溪一線。自最前方黃明、雨水溪至梓州這四十餘里地的範圍,便是此次南征最關鍵的一段。」
他用木杆畫了個圓圈,從劍閣到梓州,總路程百里,大路有兩條,黃明縣、雨水溪便靠近這兩條路的分界點。華夏軍將前線壓到這裏,顯然,不止是打算在梓州打一場守城戰。
對於征戰多年的宿將們來說,這次的兵力比與對方採取的戰略,是比較難以理解的一種狀況。女真西路軍南下原本有三十萬之眾,路上有損傷有分兵,抵達劍閣的主力只有二十萬左右了,但途中收編數支武朝軍隊,又在劍閣附近抓了二三十萬的漢人平民做炮灰,若是整體往前推進,在古代是可以號稱百萬的大軍。
而對面的華夏軍,主力也只有六萬餘。
死守城池尚不足用,更何況將戰線推到半途中來,就算劍閣與梓州之間多有山嶺險隘,要做防守,又哪裏比得上城牆好用。
但面對着這「最後一戰」前的華夏軍,女真將領並未盲目托大,至少在這場會議上,高慶裔也不打算對此做出評價。他讓人在地圖邊掛上一條寫有名單的字幅。
「黑旗軍中,華夏第五軍乃是寧毅麾下主力,他們的軍隊稱呼與武朝與我大金都不同,軍往下稱之為師,而後是旅、團……總領第五師的大將,何志成,河東寧化人,景翰年間於秦紹謙麾下武瑞營中為將,後隨寧毅造反。小蒼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