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馬來亞華人新曆程
政府必須堅持以民眾利益為主導的方針,過分重視少數利益集團的利益,而忽視最大大都民眾的利益,勢必累積出大問題,而產生爆發性的解體在中國大陸潰退的蔣政權即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而最最根本的問題即是沒有解決中國的農民和土地問題。\www.yibigЕ.com\
南洋聯邦合眾國作為一個新興國家,自四五年便已經開始正面這個問題,並將之作為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進行了研究和落實。經過準備和查詢拜訪,第一階段土地改革自一九四六年率先在婆羅洲開始。
而作為比較成功的經驗,台灣在歷史上的土地改革辦法被精心改善後加以施行。由於婆羅洲地廣人稀,土地開發尚不發財,也給建國早期資金缺乏的南洋聯邦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到一九四八年九月,婆羅洲的土地改革已經初見成效,大批農民獲得了土地,自耕農數量大幅增加,這大大的提高了農民的生產勞動積極性,提高了單位生產量。每公頃稻米產量為2600公斤,木薯產量達到14000公斤公頃。
同時,大量田主由於土地改革獲得了很多的土地贖金和債券,轉而進入工商業界,成長工業。農業的成長為工業積累了原始資金和勞動力,推動了南洋聯邦工業的成長,為南洋聯邦的經濟騰飛作出了「基礎性貢獻」。
而第一階段的土地改革總體上是成功的,鞏固了民族自由黨的統治,為聯邦政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提高了工作能力,開始向外推廣實行。南蘇門答臘州,北婆羅洲,楠榜州議會都相繼通過相關土地改革的法令條文。
固然,由於呵護農民的小土地所有制,限制了土地兼併和轉讓,也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的成長和實施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雖然這看起來還不是很嚴重,但第二階段土地改革方案「小田主,大佃農」的農業生產辦法,已經提上了日時議程,預計於五零年開始推行。如果成功,便能使農業生產走上規模經營,更大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更快地推動農業成長。
顯然,南洋聯邦合眾國實施的土地政策令大陸移民感到很新鮮,很驚訝。對貧苦農民來說,自然是喜出望外,幾多代的夢想啊,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土地,嗯,還不得算是自己的,但憑藉勤勞的雙手,十年二十期的還款其實不是困難的事情。而對已經習慣於將金錢和財富購買土地的田主富紳來說,這條路子被堵死,只能將注意力集中到別處了。投資債券、股票,藉此而進入工商業,或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實現從田主到資本家的華麗轉身。
陪伴着移民的大量進入,帶來的不可是人口,還有技術和財富,聯合銀行和成長銀行的存款額連續攀升,為南洋聯邦的經濟成長提供着越來越有力的支持。
隨着土地改革的推行,為了提高運作效率,增加政策透明度,有效制止現象產生。聯邦政府於四八年六月成立了農業銀行,並專門把農業銀行作為「土改」的資金核算單位和政策執行機構。除此之外,一個直接隸屬於大總統的新部分在聯邦政府建立起來,名為「廉政查詢拜訪局」。隨後,聯邦政府制定公佈了政府官員財富公示制度、公務員獎懲辦法、舉報獎勵法等相關法令,向剛剛呈現苗頭的貪污和宣戰。
自從「聯合警衛行動」以後,南洋聯邦合眾國進入了一個和平時期,並着力於國家制度的建設和經濟的成長,起碼從外界來看是如此。但和平其實不料味着毫無作為,在東南亞各國處於新舊政權交替的動盪時期,南洋聯邦作為最穩定的自力國家,勢需要闡揚出其應有的作用。
英國顯然有限度地聽從了南洋聯邦政府的秘密建議,在着手實施一項耗時而溫和的政策。因為,根據1947年的人口統計表白,新加坡殖民地和馬來亞聯邦的總人口是五百八十萬零八千人,其中華人約為二百六十一萬五千人,而馬來人則只有二百五十一萬三千人。在這個國家裏,華人成為占人數最多的居民,如果再加上南洋聯邦的支持,將有英國人所難以預料的騷亂產生。
並且,對英國人來說,乾淨利落地消滅馬共其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因為他們需要使在馬來亞駐軍有一個合理的藉口,就象後世的美國以反恐的名義四處四擊一樣,英國人最理想的目標是保存馬共,並使其在可控制的規模之內。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