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洋:「日本現在一共不足三千萬人口,加上幾萬正在訓練的海軍,又不是戰爭時期能拉出來百萬大軍已經可以了。主要是因為怕武士失業會造成社會動盪,所以軍隊裏面以前那些大名的武士藩士的都接收過來了,要說冷兵器戰鬥這些人還是有幾把刷子的,至少也能維護當地治安。當然,新式陸軍部隊和海軍指望不上他們。
隨着未來農村機器化發展,更多的勞動力會走出農村,成為幕府聯合公司的工人以及幕府的軍警憲特……」
林海洋當然是報喜不報憂的主,其實這三年來,日本受到傷害最大的是商人階層,尤其是豪商。普通的商店倒閉了,從掌柜的到賬房、跑街夥計都是幕府聯合商業的僱用目標——幕府聯合商社是現在日本本島首屈一指的大型國營企業,現在的日本幾乎每個鎮子都有了幕府聯合商社的綜合商店。
日本豪商的做派是將企業交給手下掌柜處理,自己去附庸風雅也好,享受人生也罷,總之是沒有生存技能的,豪商破產後這樣的社會垃圾卻和以前日本社會高層有這樣那樣的聯繫,所以乾脆就扔進神無城——原本這裏的享樂是他們在幾百年後子孫才能享受到的。
這遍佈日本的綜合商店,從人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到各種生活用品、農具、一些簡單疾病的特效藥(例如:福壽膏,這個時代這真的是治療緩解一百多種病痛的特效藥,前提是小量服用而不是去找煙槍)、少量日本已經開始生產的輕工業品,例如,鏡子、玻璃、座鐘、香煙、成衣、魚乾、鉛筆、紙張乃至自學用教材。
綜合商店不僅是賣貨,平價收售糧食,當地特產——和紙、紙傘、海山乾貨、皮毛。另也兼職政府下鄉職能,給當地想要找工作的浪人開具推薦信和乾糧。地方受到災害(日本是颱風、地震災害多發地區,玩過織田信長的都應該明白)組織救災。
日本一個小國,只要錢糧充裕、大軍在手,完全是可以用計劃經濟體系管理過來的。尤其是日本人的優點是服從性強——下級和上級只要說「嗨咦」,然後老老實實本分工作,等待不知道哪一天被主公提拔就是絕大多數日本人的人生信條。
不然日本社會也不會經濟陷入連續倒退幾十年不動搖的過程中也沒兩個人跳出來喊:「天皇首相,寧有種乎?」
後世研究日本國民個性的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如不是日本財閥、軍閥勢力太大,這裏簡直就是計劃經濟體系的優質試驗田。
現在林海洋和宋海平想要做的,就是將日本改造成所有人都被幕府的計劃經濟體系包含在內的國家——當然分配上也分三六九等,畢竟絕對平均也是不公平。
總的來說,在這個體系中,一個人的收入是被扭曲的,哪怕最弱一等的農民也能天天吃上白米飯吃到飽——這是日本幾千年的統治者們都沒做到的事情。
原本的日本社會最上層建築都被掃入了神無城,以後幕府的退休官員也可以考慮全送進去養老。
這在家天下的封建中國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但日本就輕鬆做到了。日本天皇本身沒有實權已經上千年了,作為傀儡,幕府想怎麼樣揉捏就怎麼揉捏。圍繞天皇的公卿階層也是一樣,至於幕府將軍本身,除了初代將軍,剩下的也都是幕府官僚階層的傀儡。
至於幕府的官僚階層,他們的手中的蛋糕並沒有消失,從某種方面看還做大了很多。農民能吃飽飯,武士們俸祿也有增加,幕府官僚們屁股下的位子也更穩當了——置於頭上還有********太上皇的事情,在幕府也僅限中高層才知道,而且太上皇嗎,並不接觸具體事物的,最後還是要落到這些大大小小的官吏們去傳達執行。
英法聯軍在試探過後,最後選在大清河河口附近讓艦載陸軍登陸,並準備繞過防備森嚴的津衛門戶直取清國的京城,活抓咸豐一戰定勝負。
兩萬多戰鬥人員物資的裝卸運輸一共用了兩三天才忙完,這麼長時間,在京城的咸豐既沒有瞎也沒有聾,自然也得到了消息。
咸豐帝讓手下點齊京城內外各軍營將士二十餘萬,在德勝門外擺開陣列後咸豐身穿金光閃閃的金盔金甲(鍍金)騎着日本進貢的大洋馬開始訓話:「我八旗的老少爺們,這三年,一千多天裏面,有三百多天我咸豐和大家一起在大營里練武,一同吃睡。我知道
第二十二章 戰個痛快(3)